电信运营商的物联网发展思考
1 物联网发展概况
新一代信息技术作为我国着力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已被提到十分重要的位置,而物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代表更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推动物联网关键技术研发和在重点领域的应用示范”。2009年8月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中科院无锡高新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考察时就提出“在传感网发展中,要早一点谋划未来,早一点攻破核心技术”,并且明确要求尽快建立“感知中国”中心,从而拉开了中国向物联网进军的序幕,物联网的发展逐步上升为我国的国家战略。从国际上看,2008年IBM提出了“智慧地球”的概念,对物联网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2009年,“智慧地球”理念被奥巴马政府采纳,上升为美国国家战略。2009年6月18日,在经过将近4年的研究与准备后,欧盟发布了“物联网-欧洲行动计划”。日韩也在多年前就提出了u-Japan与u-Korea计划,积极开展泛在网的建设和应用。
物联网是融合计算机、通信、网络、智能计算、传感器、嵌入式系统、微电子等多个领域的技术而产生的交叉性新兴学科,基本目的是要实现对物理世界的动态智能协同感知。虽然各方对物联网的认识和理解还不统一,但通常都认为物联网应该包含信息感知、传递和处理这3个基本要素,相应地,物联网架构也包含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3个基本层次,感知层使用传感器(网)、RFID等手段来实现信息采集和标识;网络层利用现有的移动网、互联网或其他专用网,对采集来的信息进行传输和基础处理,并提供公共管理服务;应用层对所感知的信息进行智能处理和决策后,实现各类应用服务。
对物联网产业的界定还不明晰,对其市场规模的计算和预测存在不同的方式,但都公认物联网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和极大的产业规模。咨询机构Forrester预测,到2020年,世界上物物互联的业务,跟人与人通信的业务相比,将达到30:1。市场研究公司IDC预测,到2020年,将有超过500亿台设备连接到全球公共网络。赛迪顾问的研究显示,2010年中国物联网产业市场规模将达到2 000亿元,到2015年中国物联网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7 5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0%。
我国自2009年8月后掀起了物联网发展的热潮。2009年11月底,国务院批准无锡建设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感知中国中心),2009年11月我国三大电信运营商接踵与无锡市政府签约,在无锡建立物联网研发中心。2010年,上海、杭州、广州、北京、深圳、重庆、天津、武汉、太原、佛山、嘉兴等地都高调宣布要大力发展物联网产业,争先恐后地出台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纷纷成立物联网产业联盟,积极开展物联网应用示范项目。2011年,财政部、工信部组织实施国家“物联网发展专项”。目前国内三大运营商都推出了各类物联网解决方案,形成了涉及工业、农业、交通、物流、电力、水利、环保、医疗、保险等多个重要行业的物联网应用,积极拓展物联网市场。但总体看,物联网还处于市场培育和初级发展阶段,许多应用也往往是孤立的垂直应用,离物联网的理想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物联网的发展依然任重而道远。
2 物联网对电信运营商的机遇与挑战
对于运营商而言,发展物联网具有如下几方面的重大现实意义。
第一,人人通信趋于饱和,运营商需要转向物物通信寻找新的增长点。截至2011年4月,我国电话用户总数接近12亿,其中移动电话用户突破了9亿,语音通信业务日趋饱和,运营商必须开拓新的业务增长点才能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物联网的兴起正好给运营商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物物通信将有着比人人通信更广阔的市场前景,而且物联网也契合电信运营商向综合信息服务商转型的理念,物联网的发展将深化网络、业务和产业的融合,加快运营商转型的步伐。
第二,可以推动运营商更加关注和积极开拓行业应用的市场蓝海,有助于加快我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步伐。
第三,从物联网自身演进需求来看,物联网必然会从孤立的、局域的垂直应用阶段发展到泛在的、联网的协同应用阶段,通信网络和电信运营商的价值和作用将愈来愈显现。
对于运营商,机器对机器(M2M)业务是物联网的切入点。所谓M2M,就是将移动通信模块嵌入到物体中,实现机器之间或者机器与人之间的互联通信。在物联网的发展中,运营商可以发挥如下多方面的作用。
一是基础网络服务。安全可靠的接入与承载网络是运营商的核心价值所在。物联网的信息传递需要依赖移动网与互联网,需要实现无缝网络覆盖和异构网络融合,构建异构的泛在网络为运营商提供了新的发展机会。
二是应用集成服务。运营商可打造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物联网应用,将已有的诸多基础电信业务能力(如短信、定位能力等)开放出来与物联网应用相结合,通过应用集成促进业务创新,从信息流的传输者演变为应用服务的聚合者。(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