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物联网 >

运营商发展物联网的切入点研究

来源:C114中国通信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1-07-20 15:16 
核心提示:前言 物联网被认为是21世纪最重要的技术之一。2003年,美国《 技术评论 》提出物联网将是未来改变人们生活的十大技术之首。同年,美国《 商业周刊 》评价物联网是人类未来四大高新技术产业之一。2009年8月7日,温家宝总理在江苏无锡调研时指出在物联网发展中

前言

物联网被认为是21世纪最重要的技术之一。2003年,美国《技术评论》提出物联网将是未来改变人们生活的十大技术之首。同年,美国《商业周刊》评价物联网是人类未来四大高新技术产业之一。2009年8月7日,温家宝总理在江苏无锡调研时指出“在物联网发展中,要早一点谋划未来,早一点攻破核心技术”,提出了“感知中国”计划。国务院《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2006—2020年)》在重大专项、优先发展主题、前沿领域中也都列入了物联网。

互联网连接的是虚拟信息空间,手机蜂窝通信连接的是人与人,物联网连接的是物与物。物联网产业链由传感器/芯片厂商、通信模块提供商、电信运营商、中间件及应用开发商、系统集成商和服务商构成。电信运营商为物联网产业提供网络通道,将下游的终端设备与上游的应用系统连接起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截至2010年9月,我国电话用户数已达11.3亿,其中移动用户数已达8.15亿,固话业务和移动通信的发展已经进入饱和阶段,用户增长速度趋于平缓。人与人互联的产业已基本趋向饱和,而物与物的互联将形成全新的业务,根据Forrester等国际权威机构预测,到2020年,物物互联业务与现有人人互联业务之比将达到30∶1,下一个万亿级的通信业务将是物物互联。物联网巨大的商业潜力为运营商带来了下一桶金的机会,运营商3G、4G网络的发展也为物联网高速数据传输的需求提供了基础。作为产业链上的关键一环,三大运营商都将物联网的发展提升到战略高度,为掌握物联网产业的话语权而积极备战。如何找到有效的物联网产业切入点,尽早进行物联网产业布局并解决物联网产业急需解决的问题,将对三大运营商占据物联网产业市场、扩大物联网产业规模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1 运营商发展物联网的SWOT分析

下面就以中国移动为例进行运营商发展物联网的SWOT分析。

1.1 优势

a)网络覆盖。拥有国内覆盖最广的无线通信网络,城市的网络覆盖率到达100%,乡村的网络覆盖率超过97%,为物联网终端的接入奠定了极为优越的网络条件。

b)用户规模。拥有超过5.7亿的用户规模,移动通信的市场占有率达到70%,为物联网业务的开展创造了客户基础。

c)物联网业务。已经在重庆建立了物联网基地,开发了多种物联网典型应用,广东、江苏、浙江等地(市)公司也开展大量物联网相关业务(如污染监控、电力抄表、气象检测、车辆管理、水文检测、物流运输、移动POS等),中国移动在物联网产业中起步早、发展快,已经领先于其他运营商。

d)物联网标准。在物联网标准领域的推进力度较大、速度较快,加入了国家传感器网络标准化协会及物联网产业联盟,成立了中国移动物联网研究院,并开发出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物联网终端设备WMMP(无线机器通信协议)。

1.2 劣势

a)固网资源。固网资源和用户数远远落后于其他运营商,阻碍了部分使用固网传输的物联网业务的开展。

b)集团客户资源。集团客户资源不足,不利于物联网集团业务的拓展。

c)研发实力。作为传统的通道提供商,在物联网终端和应用侧研发实力欠缺,作为产业链集成者或整合者能力不足。

1.3 机会

a)3G网络。3G网络的建设为部分有高速数据传输需求的物联网业务的开展提供了较为充裕的通道资源。

b)政策支持。国家对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持和保障,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1.4 风险

a)行业壁垒。物联网应用领域广泛,产业链涉及的环节较多,运营商在介入部分物联网行业应用时存在行业壁垒,需要通过政府部门支持、利益分配协调等途径突破壁垒。

b)竞争对手。物联网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三大运营商和产业链各环节的公司都在积极布局,争取获得物联网产业的话语权,产业竞争十分激烈。

c)商业模式。与传统的移动通信相比,物联网产业的商业模式还不成熟,还有待进一步摸索和完善。

2 运营商发展物联网的切入点

物联网产业对于运营商来说是机遇和挑战并存,找到正确有效的方向切入将使运营商迅速占领物联网市场,反之则会在耗费大量资源的情况下仍然无法获得理想的市场份额。结合物联网的技术特点以及运营商的产业链定位,运营商可以从总体层面、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几个层面进行切入。(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相关新闻>>

    今日头条

    更多>>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