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物联网 >

中兴力维,打造中国安防产业新航母(3)

来源:中国公共安全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1-07-13 15:45 
核心提示:此外,中兴力维监控产品也迅速辐射到其他相关领域,承建了哈尔滨第24届大冬会滑雪比赛现场监控项目,还有湖南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中国银行山东省分行等,中兴力维监控产品在近百个行业得到广泛应用。 在国际市

此外,中兴力维监控产品也迅速辐射到其他相关领域,承建了哈尔滨第24届大冬会滑雪比赛现场监控项目,还有湖南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中国银行山东省分行等,中兴力维监控产品在近百个行业得到广泛应用。

在国际市场上,中兴力维监控产品也有不俗的表现,建设了全国联网的乌拉圭城市监控项目,完成了建设要求极为严格的香港中华电力监控项目等。

发挥优势,助力平安城市建设

中国公共安全:您如何看待近年各地开展的平安城市建设?中兴力维在平安城市建设中具有哪些优势?参与过哪些城市的项目建设?

翟卫东:国内三大电信运营商针对网络视频监控市场先后推出了自己的服务品牌“全球眼”(中国电信)、“宽视界”(中国联通)和“千里眼”(中国移动),运营商已经成为平安城市建设的主力。与传统安防企业相比,中兴力维优势就在于对电信和网络的了解更深刻,中兴力维在平安城市建设中让这种优势得到了尽情发挥。

平安城市建设的主体就是利用现代信息通信技术,进一步加强公安机关对整个社会面治安状况的集中监管能力和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应变能力,缔造一个更加稳定的社会秩序和更为和谐的人居环境。平安城市建设,极大地推动了国内安防行业的快速发展。

以城市治安监控系统建设为主的平安城市建设项目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牵涉到前期投资、后期扩展、维护保障以及当前整个城市大系统联网的问题,仅公安掌握和使用的监控点就数以万计,另外还有众多社会资源建设的监控点。因此,所搭建的系统必须具有多级组网、分级监控的能力,能整合下属众多的各级监控资源,能支持三级、四级甚至更多的层级架构。同时,必须是大型的监控系统,具有大容量下非常高的可靠性。出于稳定性考虑,系统还需至少支持十万级别以上的接入管理能力。

平安城市虽然已经历经五年多的建设,但仍然方兴未艾,如火如荼。3G和物联网等新技术的注入,极大地丰富了平安城市建设的内涵。近年,平安城市已经上升到数字城市和智慧城市层面。

中兴力维在安全性、稳定性、扩展性以及接入容量方面均居于领先地位。基于对公共安全领域的深入研究以及物联网、云计算和3G无线前沿技术的投入,确保了所建项目的高质量、广覆盖、大容量、新技术、可融合、易管理等,这些优势都是不少专注于平安城市工程建设的系统商无法比拟的。

几年来,中兴力维承建了国内最多的省级平安城市项目,如吉林省“天网”工程,江西省“天网”工程等。目前,中兴力维已经有100多个平安城市监控项目应用。2005年,在公安部确定的22个“3111”工程部级试点项目建设中,中兴力维成功建设了新疆克拉玛依、吉林敦化两个部级试点项目,并且系统以合理的系统架构、科学的数据流处理技术以及基于公安用户的深入理解,获得验收组专家的高度评价。同时,中兴力维还承建了重庆、青岛等近百个省市级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试点项目。

技术领先,推进高清智能发展

中国公共安全:您如何看待监控行业的高清和智能化发展?面对方兴未艾的高清和智能化发展潮流,中兴力维都做好了哪些准备?

翟卫东:高清化、智能化、网络化是安防行业的发展趋势。就产品应用来说,“高清化”现在还处于小批量应用阶段。一是由于成本相对提高,二是网络传输的带宽限制,三是存视频存储容量大和安防硬盘存储空间小之间的矛盾。但是这三个问题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成熟将会得到最终解决,比如可通过智能视频分析技术筛选出有效画面,然后进行压缩存储以解决存储空间问题。

中兴力维融合了计算机、通讯、网络、多媒体、存储、安全等多个领域的先进技术,在高清化、智能化、网络化方面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近两年,公司重点进行高清产品研发,在2010年底推出了720P/1080P全系列高清网络摄像机产品。

智能化是当前视频监控业务中的一大应用亮点。图像识别、人数统计、目标跟踪、智能分析等多种新型图像智能处理功能的应用,必将开创视频监控应用领域的新纪元。但智能化是一个相当宽泛的概念,并不仅限于视频的智能分析和检索。比如在动环系统中,通过对基站各用电设备用电量的分析,给出节能减排建议是一种智能化;在平安城市系统中根据发案率和地理信息、人流量,给出摄像机扩容方案也是一种智能化。

中兴力维一直致力于使监控系统变得更“聪明”,为此我们在技术上一直持续加大投入,一方面重视基本算法的研究,如数据挖掘技术、视频分析技术、模式识别技术、专家系统技术等;一方面重视通过现场反馈对系统进行持续的改进。实际上物联网的兴起也为设计更加智能的监控系统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中兴力维正在考虑借助RFID等技术在防盗上的独特优势,设计智能防盗系统。

在视频智能分析方面,中兴力维也做好了两种准备:一是智能分析技术在前端设备中嵌入应用,二是在后端系统中应用。同时中兴力维正努力在2011年全面完成管理平台的智能化转变,为客户带来强大的视频质量监测和智能分析业务。智能的核心要点在于算法的适应性,因此中兴力维一直在这方面做深入的研发,大力推进智能分析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打造“国际安防之都”需要培育一批领军企业

中国公共安全:深圳打造“国际安防之都”您认为有什么意义?中兴力维将在其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翟卫东:深圳打造“国际安防之都”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和强大的优势。一是安防制造优势,深圳目前共有各类安防企业4300多家,无论在企业数量和产业产值上都占全国的半壁江山。在中国安防产业百强中,深圳企业占有36席,居全国之首;二是人才优势,深圳目前有安防产业从业人员约33万人,其中技术型人才5万多人;三是贸易优势,深圳是全国乃至全球重要的安防产品采购中心;四是产业链优势,深圳拥有从模具制造、安防电子配件生产,到安防产品制造、安防软件开发等完整的安防产业链。深圳可以说是中国安防产业发展的风向标和市场晴雨表。中兴力维是最早提出打造“国际安防之都”的企业之一,在打造“国际安防之都”上,可以说深圳安防企业达成了一致共识。

打造“国际安防之都”能够大大提升深圳安防产业的集群优势和整体竞争力,因而对深圳每一家安防企业都有利。当然,也必须承认,深圳打造“国际安防之都”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任务也很艰巨,一是深圳还缺乏对国际安防巨头来深圳设立亚太或中国总部的吸引力;二是尽管深圳安防产业的整体优势十分突出,但在行业内的领军企业和龙头企业还不多,需要做大做强一批有实力、有技术含量的龙头企业和领军企业,来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因为,尽管深圳安防产业的优势有很多很多,但如果没有几家有影响力的企业来带动,就会显得很单薄。中兴力维无疑将会在打造“国际安防之都”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因为中兴力维不但要成为深圳安防产业的龙头企业,还要成为中国和世界安防产业领军企业。此外,打造“国际安防之都”不是一两家企业的事,深圳所有安防企业都要形成合力,只有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努力,打造“国际安防之都”的梦想才能早日实现。

中国公共安全:中兴力维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是什么?

翟卫东:未来的3-5年间,中兴力维将在社会公共安全、轨道交通、能源电力等重要行业市场上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和市场推动,继续加大相关领域的技术研发投入。到2015年,将中兴力维打造成为安防监控领域国内第一品牌和通信监控领域全球一流供应商。

在进入安防市场之初,中兴力维就规划了近期及中远期发展目标,并确立了全球性服务和发展的战略目标。到目前为止,我们的产品已经在全球40多个国家得到了广泛应用。下一步,在开拓和稳固国内市场的同时,中兴力维将积极融入中兴通讯国际化战略,大力开拓国际市场。从而也像中兴通讯一样,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相关新闻>>

    今日头条

    更多>>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