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运营商智能通道+能力开放应双管齐下
面对当前存量市场饱和、增量市场竞争激烈的状况,运营商遭遇到增量不增收、传统固话及语音业务大量流失、企业利润逐年下降等多重问题考验。如何寻找新蓝海是眼下亟需解决的问题,而物联网的发展无疑为运营商解决这个难题提供了有益的思路。
在传统电信业务遭遇到前所未有发展瓶颈的现在,物联网一方面引发了运营商对各类业务的海量拓展,另一方面,又为运营商开辟了全新的市场,提供了极为丰富的,低离网率、高ARPU值的用户资源。
如今,在全球范围内,不论是政府、企业还是运营商,都正在通过大量的物联网研究开发和应用工作改变未来产业发展模式和结构,改变政府、企业和用户之间的交互方式。而我国运营商在积极推进物联网发展的同时还存在哪些问题仍值得探讨。
统一管理协同机制待建立
目前,电信运营商作为物联网产业链中的重要角色,既有很大的发展机会,也正面临着很多挑战。
首先,运营商面临着统筹不够、重复投入、应用单一的挑战。当前由于物联网业务应用尚在起步阶段,多数业务处于系统分散、垂直交叉、可规模化复用能力较差的状态;同时,由于缺乏统一的物联网体系架构和标准规范指导,无法形成统一的管理协同机制。这样一来,没有标准化的通信模块,面向物联网应用的终端可集成度就相对较差,成本偏高;且缺少端对端的支撑能力,物联网业务开发周期较长,安全可靠性也就较差。
网络及平台发展策略。这一策略服务于业务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一,M2M业务和流量小规模阶段。在这一阶段,基于现有网络即可支持M2M业务部署。运营商可通过搭建物联网业务支撑平台,向客户提供更可靠的通信能力,以及对通信及终端故障的快速定位和恢复功能,为用户带来新的价值,实现智能通道业务模式。
第二,M2M业务和流量达到一定规模阶段。这一阶段时终端和网络、网络和应用已经较好融合,可以基于统一平台较大规模部署M2M业务,之前培养的传感网也可以和现有通信网络进行较好的无缝连接。这时需要运营商根据物联网业务的通信特征对核心网网元进行优化,同时引入物联网接入网关,解决海量物联网终端标识、计费、用户管理等问题,并优化每个M2M终端使用的空中资源,降低M2M网络运营成本。不仅如此,物联网业务运营支撑平台的能力也需要增强,可通过汇聚电信能力、计费能力、网络能力、互联网能力、行业能力等,开放API给客户及应用集成商,实现“智能通道+能力开放”业务模式。
第三,M2M业务和流量大规模阶段。这一阶段终端、网络及业务平台已经完全融合,可以实现大规模M2M业务统一部署,此时的网络覆盖充分,无处不在的泛在网业务可以基于任何一种方式接入。
终端发展策略。电信运营商应该积极研制物联网终端的相关规范以及定制中间件使终端标准化。具体而言,运营商应致力于终端及模卡一体化的研究,建立RFID应用终端体系,发展嵌入式SIM卡终端使终端规模化以达到低成本,此外,还可建立以智能手机为核心的电子标签识别应用终端体系,自主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非接触电子标签技术解决方案使终端智能化。
标准发展策略。运营商应紧紧围绕影响标准发展的知识产权、市场、政策、制造和研发能力四个因素参与,并推动物联网标准向系统化、规范化迈进。
在物联网初期阶段,即物联网需求不太明确、关键技术尚未成熟的时期,运营商需要梳理出适合的业务以驱动物联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这就需要对感知和延伸各种技术和业务应用进行研究和标准化。因此,根据现有技术和标准,保证小范围内物物互联业务开展的需要,并增强现有网络和设备能力将是此阶段的工作重点。
物联网后期阶段的突出特点是多技术、多网络、多业务的融合和协同。目前,如网络资源虚拟化、环境感知、异构网络融合等网络层技术在此阶段将得到普遍应用。在笔者看来,各种支持跨行业应用和协同的应用中间件以及业务支撑平台技术应是标准化工作的重点。
我们应该看到,虽然物联网行业应用在不断升温,但成熟的完整产业链尚未真正形成,同时,成熟的市场也未出现。可以说,到目前为止,各种物联网应用依然是一个个“烟囱”和信息孤岛,而具体物联网解决方案的实施,仍旧需要实施方的努力以及各地政府和产业界的培育。(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