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管窥:感知中国 我们集结
2011年5月,中科院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锋芒初试,其承担的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群——“物联网关键技术与应用示范工程”顺利通过了验收,该项目群包括物联网海量信息优化与融合处理关键技术研究、传感网新技术及其示范验证关键技术研究、多传感器集成与节点核心芯片研发、专用感知网络研发及其在边疆应用示范、运动物体与水环境监测相关传感器产品化开发、中国空气污染时空分布感知研究网络应用示范等六个项目。
创新旗帜高扬
为落实温家宝总理关于建设“感知中国中心”的指示,2009年11月12日,江苏省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无锡市人民政府签署协议,共同筹建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并由江苏省批准设立“江苏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事业单位,同时中科院成立非法人机构中国科学院物联网发展中心。
“今年5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一行在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省长李学勇的陪同下,视察了我们在无锡新区正筹建中的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我向她汇报说,我们现在虽然有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但物联网‘感知中国’这一关乎国家未来战略的大事,不可能在短短的一两年内就能马上奏效,她鼓励说:你们已经做得非常快了!”中科院微电子所所长、中科院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主任叶甜春近日在接受采访时说。
刘延东视察的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筹),亦即中科院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江苏省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当天,刘延东对中科院与江苏省、无锡市三方开展战略合作,共建“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大力推进“感知中国”自主创新和物联网产业的发展给予了高度评价。充分肯定了发展中心确立的“坚持应用牵引,创新驱动,服务国家经济转型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宗旨。对发展中心在核心技术创新、科研与产业紧密结合等方面取得的进展和成绩也表示赞赏。
“现在我们所说的‘物联网’,其概念和内涵已远远超出以往的定义,涵盖了当初的物联网、传感网、电子标签、M2M等概念,是在传感、识别、接入网、无线通讯网、互联网、计算技术、信息处理和应用软件、智能控制等信息技术集成基础上的新发展。”中科院高技术研究与发展局局长田静对告诉记者:无论是中央的领导,还是江苏省、无锡市,都对中科院这一“国家队”寄予了极大的厚望,中科院发挥自身的综合优势,组织了物联网科研方面的精兵强将,“自带干粮”奔赴、集结到了无锡,与过去十余年的知识创新相关研究成果衔接,将目前的各项工作落在实处,打好物联网研究与发展的基础,为发展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自己实实在在的科技创新贡献。”
将士风云际会
2009年11月,中科院为支持“感知中国”规划,按照同江苏省、无锡市的合作协议,进行了首批物联网项目的布局。中科院声学所博士后、无锡中科智能信息处理研发中心有限公司科研项目总监沈强说:“当时我刚刚入职,也是我人生的第一次出差。记得高性能网络实验室主任唐晖是第一个接到通知的人,他接到通知以后就直接取消了自己的其他安排,出差途中就直接来到了无锡。时不我待,实验室主任赵志军和我也分别于第二天和第三天飞赴无锡,“我几经周折赶到无锡的酒店时已是凌晨,本以为可稍作休息,结果马上就参加了唐晖老师组织的项目申请研讨会,并把存在的疑问放在凌晨3点的讨论上。因赶飞机没来得及吃晚餐,凌晨2点,赵志军老师和我找到了个通宵营业的超市,买了几盒方便面充饥,作为年轻人,通宵工作权当夜生活了。”“经过两个通宵的加班后,我们顺利通过了方案论证,我和赵志军副主任在沙发上闲聊时,只说了两句话,他就已经睡着了。疲劳暂时彻底征服了他,然而他脸上却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2010年4月,在声学所副所长居琦和唐晖研究员的指导下,赵志军和沈强等人员奋战了5个日日夜夜,完成了商业计划第一稿的撰写工作。尽管声学所在物联网方面有着多年的积累,然而本着对中科院负责,对政府负责的态度,他们对商业计划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修改,期间也邀请了财务专家、著名企业家进行指导。“我们聚集了声学所五个实验室的力量,支持即将落地无锡的物联网产业化工作,然而,我们的第一次商业计划却不尽周密,所以造成评审专家对商业计划的质疑:多个实验室如何协作,可能会为将来的实体的运行带来障碍。故此,居琦副所长多次召集声学所的多位实验室主任,就具体解决办法进行了多次洽谈,最终决定了多个实验室分批入住无锡的指导思想。”沈强说。
公司注册资料的准备、办公场地的布置、人员招聘等属于事务性的工作,让沈强备尝行政工作者的酸甜苦辣,“办公楼尚未竣工时,我同赵志军老师实地考察,并制定公司平面规划,赵老师不小心踩到了带有铁钉的装修木板,铁钉透过皮鞋插进了他的脚心。事后,当我们再见到工地上有铁钉的装修木板时,大家总是谈及他那非同寻常的经历。”
2010年8月4日,无锡中科智能信息处理研发中心有限公司完成注册工作,并正式入驻。为了寻求一个具有较好市场前景的产品方向,唐朝伟总经理带着柯俊副总经理拜访了数十家单位,通过对数十个方向的调研与评估,最终选定了智能安全楼宇、智能安全社区、仓储物流三个重点发展方向。通过2010年的努力,该公司已具备了智能电梯监测、警用身份识别系统等一系列产品,并完成了产品试用,当前公司正在积极进行市场推广之中。
中科院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办公室的杨瑜年轻干练,是最早来无锡的一位管理人员。2009年10月的一天,后来成为中心副主任的王汇联找杨瑜谈话。杨瑜从北京的中科院微电子所来到了无锡,他没想到从此自己就留在无锡工作,“虽然当时说要给100万元的筹建经费,但我们刚来时经费还没有到位,中心基本的办公费用都没有。我像是‘三无人员’:无单位、无公职、无账号。最开始我们买十台电脑,电脑公司让我把身份证、户口本、单位证明抵押在那里,人家也不太相信;我们打的牌子和发票的抬头不一致,后来以无锡新区管委会的名义开出了证明,费了很大周折。”杨瑜对记者介绍说,“温家宝总理称物联网的发展是‘感知中国’,中科院在无锡吹响了集结号,我们就是以创业的心态来这里集结的。”
蔡明敏2010年5月应聘来到中科院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下属的泛联公司,今年3月调到中心的人教处当负责人,分管中心的人才招聘和培训等,“中心的工作节奏非常快,我们搞人才招聘和培训的更得跟上步伐。刚来时我对这个机构本身也不是特别了解,刚开始我是拿简介给人家读,打出我们的三块牌子,我给人家说我们是中国物联网中心,我给应聘的人才发面试通知,却只能发‘江苏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的公函,人家最初觉得很奇怪,我就得逐一细心地向他们做解释。”“就说办公大楼十层的慕老师吧,我刚到人教处工作时他的实验室里还只有他一个人,但前些日子听人家说,慕老师的办公室现在已经坐满人了,此时我自己觉得很有成就感。”
郎宝君曾在日本留学和工作十年,两年前回国后在海南一家大学当老师,到中科院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任副总工程师的过程很有戏剧性:去年8月份他参加所在大学在无锡的一次科技职业培训,当时还不知道无锡有中科院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这个单位,刚好和一位早年的同学通电话,同学告知了他这一信息,问他有没有兴趣加入这个团队,“我答应一天内即会给他明确的答复,然后就自己上网查询相关信息。第二天结业后我就飞到北京,与中科院微电子研究所所长兼中科院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主任叶甜春面谈,一锤定音,来了无锡之后我就负责做物联网的应用推广系统。”
郎宝君一到中科院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工作,就接手了常州的一个通讯管道项目,“我们在实验室做了验证,拿了实际的铁盖和水泥盖做实验。第二个项目是和科技公司合作,与济南市市政管理局签署了‘数字市政’的战略合作协议,搞燃气泄漏监测。无锡新区管委会两个大楼有地下停车场。我提出了停车位智能引导的方案。”“我从2010年10月正式加入中心到现在8个月的时间里,工作节奏虽然很紧张,但却让我感到精神上非常充实。”
实际上,中科院1999年即在相关研究所启动了无线传感网研究,2001年还成立了中科院微系统研究中心,协调全院十多个研究所开展研究工作,10余年来已安排了相关重要/重大方向性项目经费6个亿,初期侧重于传感网,2009年开始注重物联网系统级规划。叶甜春介绍说:“由此可以看出,前瞻性的战略规划和学科布局是多么的重要,也正是基于此,当国家需要我们的时候,中科院的队伍迅速策应国家需求,就能拉得出去打好硬仗!”(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