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物联网 >

上海物联网中心三年行动计划(2)

来源:中国物联网 作者:李文秀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1-06-08 16:59 
核心提示:3、用物联网技术带动传统产业发展。牢牢把握物联网技术和理念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引领效应,积极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将推进物联网产业发展作为嘉定二三产融合、产城融合战略的重要抓手。利用物联网大规模产业

3、用物联网技术带动传统产业发展。牢牢把握物联网技术和理念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引领效应,积极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将推进物联网产业发展作为嘉定“二三产融合”、“产城融合”战略的重要抓手。利用物联网大规模产业化和广泛应用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带动作用,重点推进新能源汽车、电子商务、装备制造、现代物流、现代农业等领域的企业应用物联网技术,改造提升产品和服务,带动产业转型。

(三)构建上海物联网中心应用示范高地,建设上海“智慧城市”嘉定示范区

1、重点实施嘉定新城综合示范应用。按照嘉定新城生态、智慧的领先城市发展理念,依托已基本建成的“嘉定?无线城市”优越的无线宽带网络条件,在嘉定新城中心区实施“智慧城市”工程,推进物联网等智能化技术的综合应用。实施范围总面积17.234平方公里(东至沪嘉高速公路、南至宝安公路、西至漳浦河、北至郊区环线);实施内容主要包括生态环境、智慧社区、绿色建筑、智能交通、公共安全等领域;实施方式主要是,范围内新出让住宅建设用地100%按照智能社区标准建设,商业楼宇推行智能化能源管理,主要生态环境指标采用实时数字化感知技术进行采集,各重要区域实施自动化无线视频监控,各道路交通疏导实施智能化。通过嘉定新城的综合示范,打造高标准、多维度的生态智慧新城,带动物联网技术产业化和更广泛应用,争创上海“智慧城市”嘉定示范区。

2、积极推进重点行业示范应用。积极争取上海市十大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以智能社区、精准农业、智能医疗、环境保护和工业应用等领域为重点,以企业为主体,以需求为导向,以产学研合作为载体,强化自主创新和市场驱动,实现医疗服务管理智能化、污染源管理实时化、建筑物保护信息化、农产品生长数字化,通过示范工程建立起物联网技术与市场之间的桥梁,带动物联网技术研发和产业化联动发展,使物联网技术成为我区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产业升级的重要动力。

三、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成立由本区和中科院上海微系统和信息技术研究所等有关高校、科研院所主要领导挂帅的嘉定区促进物联网产业发展推进领导小组,负责本区物联网产业发展的领导,协调解决推进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确保物联网产业发展工作有序推进。积极争取国家、上海市的政策支持,发挥中科院与本区战略合作机制的作用,有效整合全区科研力量,组建物联网技术创新、产业发展等多形式联盟,深化产学研合作,共同促进物联网产业发展。区政府各部门、有关街镇根据各自定位,大力推进物联网技术在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中的应用,扶持物联网科技产业发展。

2、聚焦产业政策,优化发展环境。将物联网产业发展列入嘉定区“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资金的重点支持方向,重点扶持从事物联网核心技术开发、公共平台建设、产业示范应用、商业模式创新、服务咨询等领域的研发机构和企业;积极吸引、引导风险投资资金、私募资金等建立5亿元规模的上海物联网产业创业投资基金,用于物联网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孵化及支持物联网企业科技创新,支持物联网公共技术平台建设,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和技术应用推广。本区现有的各项科技创新奖励扶持政策、产业引导政策、人才引进政策向物联网核心技术研发和产业发展项目倾斜和聚焦;同时进一步优化政府的行政服务,形成有利于物联网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3、聚焦自主创新,引导产业集聚。积极引导更多高校科研院所和相关大型企业与上海物联网中心的合作,促成高校、科研院所、重点企业物联网关键技术研发攻关联动,联合推进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加快搭建物联网产业发展平台,充分利用上海物联网中心产业基地、物联网科技企业孵化器,积极引进和培育与物联网产业发展相关软硬件研发、技术应用、服务咨询等创新企业,鼓励物联网产业相关公共服务平台项目入驻集聚区;开展“中国物联网创意设计大赛”,引导物联网创新创意在嘉定集聚,重点培育物联网信息服务业。

4、率先试点应用,培育产业氛围。充分利用嘉定新城建设契机,将物联网与城市生态宜居、创新创业理念相结合,率先实施上海市建设“智慧城市”发展战略,并通过举办产学研座谈会、产业发展论坛等多形式活动,促成全社会关心、推动、参与物联网发展的良好氛围。利用我区已建成无线城市的强大基础设施优势,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导向作用作为推进物联网产业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推进物联网在政府、社会和企业三大领域的广泛应用,优先在环境监测、智慧社区、智能交通、节能降耗、精准农业等方面进行试点,并逐步扩大应用范围,真正把技术研发、产业发展和实际应用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打造“嘉定”与“物联网”密不可分的品牌效应,促进物联网技术更快的推广应用,促进物联网产业的整体快速发展。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相关新闻>>

    今日头条

    更多>>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