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交通孕育千亿商机物联网率先掘金行业应用
近日,交通运输部公布了《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下称《规划》)。按照《规划》的目标,未来我国的干线公路网重要路段和内河干线航道重要航段监测覆盖率达70%以上,重点营业性运输装备监测覆盖率达100%。此外,我国部省两级公路、航道、港口、营运车辆、船舶等行业核心的基础性、战略性数据库将100%建成。
据悉,今年1月份,工信部相关人士透露,车联网平台投资需求已超过百亿元。业内人士坦言:如果说去年车联网概念的提出打开了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市场,那么《规划》中对于公路及水路信息化的强调,则有望将物联网的市场空间扩大至少十倍,达千亿。
政策利好,智能交通成行业信息化先锋
此次发布的《规划》在具体的政策方面要求,各方多渠道加大交通领域的信息化资金投入。其中特别强调,交通运输部将对信息化重大工程、示范试点及推广工程给予资金补助,对西部地区给予倾斜,各地应保障配套资金的落实。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吸纳社会力量参与交通运输信息化发展,推进信息服务领域产业化进程。
相比2006年出台的“十一五”交通信息化规划,此次《规划》明确了更多的数字指标。在运输设备监测方面,《规划》提出,重点营业性运输装备监测覆盖率要达到100%,初步建立公路水路客货运输市场动态运行信息监测体系。《规划》提出,全国高速公路ETC(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平均覆盖率从15%提升至60%,ETC车道数从目前的1300条提升至6000条以上,ETC用户量从50万提升至500万个,届时将缓解收费口交通拥堵。
《规划》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求加强对物联网、云计算、海量存储、高速传输、第二代卫星导航、遥感遥测等新技术的一体化应用研究,力争在拓展应用领域、创新应用模式、提升应用水平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并加快成果转化和推广,从而提升行业信息化技术水平。
十二五交通信息化将朝着智能交通的目标推进,智能交通将借助物联网技术,可感知与可交互的特点,促进交通管理的精细化、行业服务的全面化、出行体验的人性化,推动安全、畅通、便捷、高效、绿色的交通运输业发展,实现交通运输业从传统产业向现代服务业的转型,进一步带动信息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业的升级。
纵向延伸,车联网信息化应用备受瞩目
按照我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规定内容,智能交通将成为国内未来交通运输业优先发展的主题,而车联网则是智能交通框架下的典型应用。
去年十月份在江苏无锡举行的中国国际物联网大会上,车联网项目就已经被列为我国重大专项第三专项的重要项目。如果说去年车联网概念的提出打开了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市场,那么《规划》中对于公路及水路信息化的强调,则有望将物联网的市场空间扩大至少十倍。这给产业发展提供巨大的拓展空间。
在政策的扶持下,物联网在交通领域的应用不断深化,整个产业链也在利好政策的推动下显得生机勃勃。车联网的发展串起了一条长长的产业链,涵盖汽车零部件生产厂家、芯片厂商、软件提供商、方案提供商、网络供应商等多个领域。
业内人士认为,车联网的出现,不但能进一步推进汽车制造、汽车服务等汽车行业进一步信息化,同时也为移动通信等领域带来了产业升级的机遇。一方面车联网将促使汽车行业从单纯硬件销售转为与服务、内容捆绑的新模式;另一方面,车联网让电信运营商和内容服务商迅速定位高端客户群体,便于提供产品和服务。此外,国家对新能源汽车“必须具备远程监控能力”的要求,也让车联网横跨两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产业腾飞,完善标准及商业模式是关键
据赛迪顾问近日的调研数据显示,中国汽车电子市场的规模有望在2011年达到2400亿元。随着新能源汽车列入国家加快培育和发展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预计汽车电子行业的增长潜力还将得到进一步释放。显然,汽车电子已成为电子制造业新的增长点,为我国电子制造专用设备厂商提供新的发展机遇。根据我国目前汽车产业的发展速度,预计2020年汽车保有量将超过2亿辆,车联网面临全产业的爆发性机会。(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