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物联网 >

甄爱武:智能交通系统应基于物联网和车联网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李文秀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1-05-11 12:00 
核心提示:蚂蚁视力不佳,只能辨出距离十厘米的物体,但从未发生“交通堵塞”。甄爱武眼中,智能交通本该如此,但事实如在冰火之间,智能交通俨然成为艰难前行的“蚂蚁之路”。

蚂蚁视力不佳,只能辨出距离十厘米的物体,但从未发生“交通堵塞”。甄爱武眼中,智能交通本该如此,但事实如在冰火之间,智能交通俨然成为艰难前行的“蚂蚁之路”。

在中关村闯荡多年,北京易华录常务副总裁甄爱武坦陈,智能交通前景之热,“基础设施已到一定程度”;欣喜之余,甄爱武不无担忧,“因多头管理等因素,让智能交通面临挑战”。

寄望智能交通能走出尴尬,甄爱武坦言,“下一阶段,新一代智能交通系统,应基于物联网和车联网,实现车与车之间通讯,车与道路之间交互,以及车、道路与管控中心交互”。

前景之热

堵车压力催生了智能交通。

东南大学王炜教授不能忘记,南京上马汉口路西延工程引起的轩然大波。

当时,南京市政府寄予厚望,在南京大学、河海大学和南京师范大学三大高校形成的密集区,“杀出了一条血路”,缓解南北两端交通压力。

王炜有不同看法:新修道路增加了道路通行能力。路修好后,司机一拥而至。车流全部挤压到新修路上,使通往大路的周边道路压力陡增。

王炜的同行毛保华,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党委书记,对堵车之痛感触颇深。一次,从六里桥到西客站,不过两站地,他在盘桥时用去了一小时。

“变量太多。”在毛保华看来,众多外部因素,让交通系统极其“脆弱”。

王炜和毛保华,如今分别主持国家基础科学研究计划(973)“大城市拥堵问题的基础科学问题研究”的子课题——“城市交通需求的产生机理”、“城市拥堵问题的综合实证研究”。这是中国第一次从科学层面对交通拥堵展开深入研究,也是973计划里第一次出现交通项目的名字。

在甄爱武看来,堵车压力促使高校院所在交通领域加大科研投入,这也让众多企业嗅到商机。

近年来,我国从事智能交通的企业递增,大企业诸如IBM、瑞萨、大唐、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华为、中兴,各企业结合自身优势推出智能交通解决方案;更有专注者,诸如易华录、南京莱斯、北京四通,让智能交通在技术上发展迅速。

在物联网牵引下,在移动运营商拉动下,智能交通成了热点,其火爆在2010年北京通信展可见一斑。电信运营商、设备商、服务提供商以及底层技术提供商,表现出极大热情。毕竟,对通信业来说,智能交通堪称新的营收来源。

从电子站牌到公交车交通信息服务,全国各地智能交通开始起步。而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规划中,智能交通更成国内未来交通运输业优先发展的主题。

前景之热,使甄爱武以及众多业内人士,对智能交通的未来满怀憧憬。

现实之冷

欣喜之余,甄爱武常为现实伤神。

“多头管理是智能交通发展的症结之一。”甄爱武颇有无奈,“汽车生产制造及通信网络归工信部,牌照管理在公安部,运营由交通部负责。”

上世纪八十年代,发达国家纷入智能交通研发,取得了不俗成绩。(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相关新闻>>

    今日头条

    更多>>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