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物联网的感知交通信息公共服务系统
由国家金卡工程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江苏省经信委、南京市经信委联合主办,中国信息产业商会、中国RFID产业联盟、南京市(栖霞区)人民政府共同承办的“第三届中国物联网RFID发展年会”于2011年4月19日在南京隆重召开。来自国内多个省市、多个行业部委的相关负责人,江苏省、南京市的相关领导,以及物联网RFID产业链上众多知名企业的代表近300人参加了本届年会。
本文是根据公安部第三研究所防伪事业部副研究员何蔚在本次年会上的主题发言整理而成,以供业界分享。
尊敬的领导、专家和各位同仁下午好!我叫何蔚,在公安部第三研究所防伪事业部工作。今天介绍的项目是智能交通信息公共服务系统。我们是公安部直属的科研单位,地处上海市,成立于1978年。自1995年至今,连续被上海市科委认定为高新技术单位。目前我们研究所经过多年的发展,研究开发了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技术、RFID应用和物联网技术等多学科的综合研究所。
公安部第三研究所将RFID技术应用于车、人、物管理三个方向。承担了多项国家、部委、上海市的RFID科研应用项目。利用自主创新的汽车数字化标准信源技术,重点应用于涉车、驾驶领域。该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上海世博会,上海、南京、重庆、兰州市等区域。并自主研发了RFID标签、天线、读写器、智能监控箱、智能检测柜、车载系统、RFID中间件等系统产品。
目前承担的项目有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国家发改委信息化试点工程,公安部科技创新计划项目,上海科委项目,RFID科技项目。这些是项目的重点内容。
目前参与国家科技02专项,这项目是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及成套工艺。项目将解决未来发展面临的0.13微米和65纳米嵌入式NVM关键技术和工艺。项目将基于国内的先进生产工艺开发完全国产、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RFID芯片。芯片具备超高频、无源、长距离、高灵敏度、大内存容量等特点,该芯片将支持自主空中接口协议、片上集成安全机制等新特性,符合车辆专用电子标签的应用要求,制成物联网体制的创新。
项目将运用新材料新工艺封装技术,研究、试制符合工程化应用要求的车辆专用电子标签,完成标签制作的成熟工艺、规范、检测规程和方法设计。项目通过为10万辆以上的车辆假装汽车身份电子标识,尽量覆盖多个交通应用行业,实现汽车电子表示系统的应用和产业化。这是我们目前进行的项目之一。
下面谈一下背景和需求分析,技术体系,适用的服务。
这个背景就不多说了,2009年温总理提出了感知中国概念之后,物联网一时成为热点,在国内引起广泛关注。我重点还是讲一下交通运输领域RFID无线射频等识别技术在国内已经陆续有所应用。铁道部已经于1999年开始投资建设自动车号牌识别系统,并于2000年开始正式使用。2008年南京基于RFID和视频识别技术的特定车辆管理。2010年上海世博园区车辆出入管理系统。
现有的RFID交通应用项目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方面:一是单一服务和单一功能的工具型低级应用模式。应用系统的价值链单一短小。应用成本高昂,社会化应用程度低。比如南京车辆的管理,上海世博车辆出入管理的应用都是区域性的、工具性的应用。
如何为多个领域的用户提供社会化服务?这些在国内目前还没有前例。
公安业务需求中,公安信息管理系统的现状就是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是:信息资源范围不全、信息的适时性差、信息的资源共享范围小、信息系统智能化程度低、精准化管理程度低、缺乏电子支付的系统。
其他行业的业务需求中,现有各行业、单位缺乏有效的机动车管理和服务手段:比如保险行业不能有效防止假骗保单、汽车租赁行业不能对车辆违章行为进行全过程的监控、企业事业单位缺乏对公车私用的有效管理。因此,迫切需要建立以涉车驾驶信息的新一代RFID监控管理系统。
传统视频技术为基础的传统智能交通在公安、交通管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视频识别技术依托汽车固有的号牌作为信息源采集,由此带来汽车身份采集上较大的局限性。
在采集识别精度方面存在多种无法全面抓牌的实际情况。比如车牌污损,天气影响,当车辆排队进行时,车间距太小,大车遮挡后面的小车,车队排队时滞留在检线上无法达到识别。从系统整体效能的角度,希望能够有新的技术手段进行完善。(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