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法律的现在和未来(3)
此外还有很多机构陷入经营困难的境地,报告预测,2018年会有更多的机构被淘汰出局。
变化
试想一个这样的智能系统,一个案件要诉到法院,机器给出法律环境分析,告诉你同类案件在哪个区域哪个法院风险几何;到了法院后,机器不仅可以预测案件胜败诉机率,甚至可以精准地预知类似量刑期限或者赔偿金额;在法官一端,机器提前给出了当事人画像和律师画像,让法官提前了解当事人存在的风险,甚至预测到最终裁判的执行情况;在当事人一端,机器给出了法官画像、法官关联图谱,你可以提前了解法官的观点和裁判偏好……
这并不神奇,许多功能正在实现或者已经实现。
成都数联惠法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方毫不讳言他们的“雄心勃勃”,那就是将纠纷消解于初始阶段,其中最核心的概念,就是在大调解的背景下,以无可辩驳的大数据技术提供可依赖的信任机制,管理当事人的预期,消解他们对司法的不信任。
最开始的动机是法院找到他们,提到了在案多人少的大背景下,大数据能够发挥怎样的作用。王方他们认为,诉讼的产生归根结底是信息的不对称和预期的不一致,于是试图“通过大数据的分析来告诉他(当事人),事实上95%的案子就是这样判的,你可以选择诉讼或者和解,但诉讼是有成本的”。
这正是报告所称的为公检法服务应运而生的一批互联网法律企业之一员,总体而言,它们通常在大数据和智能语音等领域提供办案智能辅助系统,为法官、检察官书写文书,为定罪量刑提供数据和模板的辅助支持,同时推进大数据语音识别技术运用,在庭审合议庭评议等活动中全程同步记录。
报告称,相对于其他面向当事人或律师的互联网法律机构,这些为公检法服务的企业可以接触到大量有效的数据,同时因为公检法机关资金充足,有足够的付费意愿,其盈利模式熟悉而稳健。
障碍
许多参会者提到了目前互联网法律领域发展存在的障碍。
最典型的就是数据信息不足,ICOURT合伙人郑玮甚至直言,大数据在目前的技术框架下还是一个伪概念,因为所谓的大数据数据量还不够大,法律领域用的多限于中国裁判文书网上那3700多万份的裁判,挖掘的深度也不够多。
主要集中关注大数据的司法运用的王方认为,虽然像工商和一些经济的数据现在已经比较全了,但法律数据现在确实不全:“我们的障碍也比较大,例如数据壁垒,我们也尝试过将民政局、司法局和法院的数据打通,但是非常难。”
另一个困扰业界的难题则是自然语言的处理。(责任编辑:方向)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