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让自行车重新变成潮流?
本文原标题:《是什么让差点被历史抛弃的自行车重新变成潮流?》
1986年,北京有超过63%的人使用自行车作为最主要的交通出行工具。
2013年,北京使用自行车出行人群的比例降至14%,事实上,从1990年开始,这个比例就以每年2%——5%的速度下降。
骑自行车的人越来越少的原因不是秘密,汽车数量的不断增长,公共交替网络的不断完善,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让大家对于出行方式有了更多更舒适便利的选择。
如今,又到了变化的节点。
大城市的交通拥堵、汽车等尾气对环境的污染,以及城市规划的进一步扩张(住房离地铁站越来越远)等原因,普通民众、政府以及企业都在寻求新的出行方式。
毫无意外,自行车火了起来。
自行车的发展史
纵观自行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清朝末年已经有明确的记载,末代皇帝溥仪收到一辆自行车礼物,他在《我的前半生》中回忆道:“为了骑自行车方便,我们祖先在几百年间没有感到不便的宫门门槛,叫人统统锯掉。”
民国时期,自行车被视为一种奢侈品,是财富和身份的象征,那个时候就有潮流的“玩车一族”,会把自己的车捯饬的特别酷炫,比如加各种反光镜,装饰,甚至在车轮上加上会发光的“摩电灯”,曾经都是京城的一大亮点。
到了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自行车更是成为家庭生活的奢侈品,那个时候的“四大件”,自行车排名第一,那个时候的“永久”、“凤凰”简直堪比现在的特斯拉。
公共自行车由来已久
而现在火热的“共享单车”也不是新鲜事,早在 1965 年阿姆斯特丹就开始实验“公共自行车”的概念。
这个项目当时被称之为 Witte Fietsen(翻译成英语叫“白自行车”),他们收集了大量的自行车,并把它们喷绘成白色,然后就这样放在街上供市民使用。没有任何付费系统和专用的锁,因此许多自行车都被损坏、盗窃,迫使这个项目中止。
虽然这个项目看似失败,却给公共自行车的普及开了一个好头。(责任编辑:方向)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