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文 化 > 艺术 >

名家画瓷渐成收藏新宠

来源:金融时报 作者:封美丽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1-03-11 11:17 
核心提示:在中国艺术品的价值被深度发掘、价位一再冲高的2010年,收藏与投资的话题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书画、玉器、钱币、珠宝等各个领域都有新生力量进入,而代表着中国几千年文化精髓的瓷器,更是由于被业内公认为“硬通货”而广受追捧。

在中国艺术品的价值被深度发掘、价位一再冲高的2010年,收藏与投资的话题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书画、玉器、钱币、珠宝等各个领域都有新生力量进入,而代表着中国几千年文化精髓的瓷器,更是由于被业内公认为“硬通货”而广受追捧。但是,由于近年来瓷器的价格一再走高,收藏的门槛也越来越高。在这样的情况下,不少投资和收藏的人将目光转向了当代名人瓷。而一些具有创新和探索精神的艺术家,也将触角伸入了“名家画瓷”的跨界合作当中。

瓷器价格一路飙升 投资收藏另辟蹊径  艺术并不仅存在于某一个板块,热爱陶瓷的人总能发掘新的领域——古瓷玩不起,我们可以从新的入手。当代名人瓷正是这样一个正在日益受到关注的热点。

所谓当代名人瓷,就是指民国时期一批著名陶瓷艺术家的作品和1959年获得国家首批“陶瓷美术家”称号的艺术大师创作的精品,以及后来获得国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陶瓷高级工艺美术师”等职称的名家作品。

在名人瓷备受关注的同时,他们的作品也不仅止于几万元的价位,一些百万元甚至千万元的成交价不断出现,给名人瓷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标杆作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松茂创作的第二块《三顾茅庐》瓷板画就以1300万元成交。继其《三顾茅庐》系列之一于2005年卖出150万元之后,再次刷新了单件艺术陶瓷成交价纪录,被人称为“开创中国当代艺术陶瓷千万元时代”的作品。该件作品的购藏者认为,当代艺术瓷有着巨大的升值空间。

事实上,早在2004年的时候,当代名人瓷就开始活跃,并受到了相当一部分人的关注。据专家介绍,从2006~2010年这5年时间内,当代名人陶瓷的价格增长了10倍左右。大部分国家级大师的作品在当时可能只卖到7000~8000元之间,现在已经涨到了7万~8万元之间。从市场占有量方面来看,不论是在礼品市场,还是在投资收藏市场,名人陶瓷的销量每年也在以30%的速度增长。

专家认为,当代名人瓷的主要优势首先体现在工艺精湛上。从2009~2010年之间,陶瓷艺术的水准超过了历代的水平。因为科技的进步促进了整个陶瓷业的发展,比如颜料、配釉等都趋向于标准化。同时,分工更趋细化,也使得工艺师可以集中精力搞创新。再加上烧制技术的提高,也促进了陶瓷走向精品化。名人瓷的第二个优势在于可以保真。传统的陶瓷能在市场上流通的非常少,赝品可以说能占到60%。当代陶资则不同。更重要的一点在于,从价格发展和市场占有量的来看,当代名人瓷将是一个长期走高并且极具潜力的投资收藏领域。

投资收藏谨防代工 发扬光大仍需创新

然而,当代名人瓷并不是投资收藏的完美“避风港”或“保险箱”。随着其越来越受到关注,一些不好的现象也正在慢慢出现。最让投资者头痛的莫过于“赝品”和“代工”。

对于一般收藏者来说,能够从大师处订到工艺品当然是一件幸事,但是随着大师们受关注程度的提高,“千金难求一瓷”的情况也日益显现,不少藏家手中有钱,但订不到心仪的作品。许多无良的商家也正是瞅准了这一空子,大量复制大师的作品,扰乱了市场。“瓷都”景德镇就曾经集中销毁过冒充大师作品的所谓“名人瓷”。买到“赝品”固然让人窝心,但如果从大师处订来的也不是真品,而是“代工”的作品,恐怕就更令人伤心了。而据业内人士介绍,现在这种“代工”现象给艺术陶瓷的发展带来了不好的影响,需要从业人员尽快提高自律能力,否则会影响到市场的发展,打击收藏者的信心。

一方面是“赝品”和“代工”等现象扰乱了市场,另一方面是大师们满足于现状,鲜于创新。现在有不少大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都在重复同一件作品。认为这就是所谓的个人风格,没有创新的动力,也不图进取,故步自封,在艺术方面没有更深的探索。其实艺术不应该是这样的,它需要不断地否定自己,才能不断创新。

而从收藏家的角度来看,也应该选择有个性的、有当代艺术风格的东西来收藏,这些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陶瓷艺术精品。

“名家画瓷” 探寻新路 “钱”景如何需要检验

说到创新,“名家画瓷”应该算得上是艺术陶瓷的一种探索和创新。

从大的范畴来讲,“名家画瓷”也应该归属到“名人瓷”这一大类当中。只不过“名家画瓷”更注重绘画领域和陶瓷领域的名人之间的一种跨界合作,以求达到更深刻、完美的艺术境界。

艺术家对于艺术天生就有一种狂热的追求。林风眠、谢稚柳、陆俨少等美术界泰斗,就曾在10寸瓷盘上绘就了“仕女图”、“泼墨山水”、“青花山水”等名作,堪称是瓷品中的奇葩。

而事实上,“名家画瓷”并不局限于书画界的名人与陶瓷大师联手合作,许多其他领域的名人对此亦有所涉足。一些影视名人也曾尝试着在陶瓷上留下自己的“笔墨”。这种跨界的合作,在近年来的拍卖场上得到了不少藏家的追捧,拍出了不错的价格。比如范曾“老子演义青花画缸”的134.41万元、江宏伟”留得残荷听雨声釉上彩瓷瓶”的13.4万元、徐乐乐“陆羽品茶图青花笔筒”的10.9万元等。

对于这种合作,专家认为,陶瓷艺术和绘画艺术历来是密不可分的。但是也必须认清一点,那就是搞绘画的人画得很有名,画陶瓷却不一定会很成功。因为从材料工艺方面来看,陶瓷绘画和纸面绘画是有本质区别的。很多美术家、画家在陶瓷领域还有学习的过程,并非所有名人画家来画陶瓷都能创作出艺术精品。

专家认为,如果为了一种商业目的,把艺术家聚集在一起搞一个创作的话,只是个“拼盘”而已,缺少高尚的艺术性,因为艺术品是一种心态平静的状态下创作的作品。但是,不论是哪一个领域的艺术家来合作,只要能发挥出自己的艺术特色,那都将会成为另一种形态的艺术品。

由此看来,“名家画瓷”是否能够成功开拓新的艺术品领域,实现艺术陶瓷的高品位跨越,还需要在商业和艺术之间作出抉择。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新闻关注排行榜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