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挖古币凸显文物保护尴尬
“这下面都是铜钱,我都挖出来几斤了。”近日,南水北调支线工程河南驻马店西平县人和乡段工程施工后,当地村民在挖出的泥土中发现大量古代铜钱,消息一经传开,附近几个村庄的上百名村民纷纷前往,有的甚至一家老小,连夜前去挖宝。
村落现大量古币引百人抢挖,不仅是一种社会丑态,更涉嫌违法。我国《文物保护法》第五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地下、内水和领海中遗存的一切文物,属于国家所有。”因此,工地挖出的铜钱,并非无主之物,而是属于国家财产,不得占为己有,否则就构成违法。
然而,时下哄抢古币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集体无意识行为。就在上个月初,江苏建湖一工地挖出大量古钱币,同样遭到村民哄抢,然后以每公斤140元的价格卖给闻讯赶来的文物贩子。具有文物价值的古币,就这样被贱卖、流失,令人惋惜。更令人痛心的是,村民在抢挖古币的过程中,很可能造成对地下墓葬珍贵文物的破坏,给文物保护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而无序挖土,也在无形中增加了塌方的危险,容易造成新的次生灾害。
尽管《文物保护法》早有要求,在进行建设工程或者在农业生产中,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发现文物,应当保护现场,立即报告当地文物行政部门……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哄抢、私分、藏匿。不过,这一规定落实情况很不理想。许多建设工地上发现的文物,第一时间就被哄抢一空,文物部门却浑然不知。颇具黑色幽默的是,北京市文物研究所每年都接到建设工地发现文物的举报百余起,其中大多竟然是源于哄抢后分赃不均导致的内讧。2007年10月,北京西站南广场建设工地挖出铜钱、瓷器、玉带等珍贵文物,一名民工没抢到东西还被人打伤,一气之下举报到有关部门。工作人员赶赴工地调查,才发现这里竟然是一座明朝万历皇帝舅舅的墓葬。
造成这一尴尬的原因,一方面在于法律宣传不到位,施工人员和群众缺乏文物保护的自觉意识,不知道地下古币属于国家所有,而是采用“见者有份、谁抢归谁”的江湖规则予以处置;另一方面,也与法律落实不到位有很大关系,尽管《文物保护法》规定,有盗窃、哄抢、私分或者非法侵占国有文物行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但在现实中,哄抢古币往往最后不了了之,鲜有人因此受到法律制裁。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地下文物保护也面临严峻考验。如果不能规范管理,“考古人员跟着推土机跑”的现象会愈加突出,加强对地下文物的保护已经迫在眉睫。比如,将考古勘探列入施工许可前置条件,从源头避免建设对地下文物的破坏;厘清施工单位和人员的权责,督促其发现文物后及时报告;对于哄抢破坏地下文物的,明确追责情形,走出法不责众。此外,有关部门还要加强法律宣传和知识普及,从根本上增强公众的文物保护意识,树立对相关法律的敬畏感。
(责任编辑:韩杰)-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