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鉴定无法可依就是瞎忽悠
“口头鉴定一件文物收费200元,开一张鉴定证书收费2000元,有的专家一天最多时能开出1000多张证书,靠出卖证书和透支自己的信誉大肆敛财,而许多收藏者还被蒙在鼓里,捧着证书做着一夜暴富的美梦……”文物鉴定界一位知情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了当前鉴定界一些真实内幕。
近年来,收藏热方兴未艾,收藏类的节目也频频亮相于电视荧屏,一些出镜的鉴定专家也因此成为社会追捧的对象。但是,当一些个例逐渐成为一种现象,人们或多或少都被非理性所驱动时,其中的真假虚实往往也容易给参与者带来很大的困惑与风险。
说到文物鉴定,笔者听一位收藏界的朋友说起过这样的经历:因为喜欢收藏青白瓷,他特地带上自己收藏的宝贝,上门求教一位曾经在电视鉴宝节目中出镜的专家。专家连藏品是什么样都没见到,就先让家人收了600元的鉴定费。在鉴定过程中,我的朋友明显感觉到,专家可能在古陶瓷的某些细分领域有些造诣,可对于青白瓷他却缺少一些很基本的常识,几乎连求教者的水平都达不到。虽然听了一半就听不下去了,可是鉴定费已经付了,再说什么也没有意义,只好耐着性子听专家说完,从此发誓再不做这样的傻事。
收藏的人多了,不仅催生了真假文物的商品化流动,也自然形成了一个“鉴定”的需求市场。应该说,只要不是违禁商品,市场向来是一个中性词,无所谓好还是不好。市场参与者关心的除了行情的涨落,当然还有市场的规范程度。因为只有在规范的市场上交易,是赔是赚才能让人心服口服。然而,“靠出卖证书和透支信誉大肆敛财的”文物鉴定市场,显然与“规范”有着太大的差距。
市场是在经济生活中自然形成的,无须人为干预。但是一个规范的市场,却不可能自然形成,而一定需要公共服务的介入。文物鉴定中的上述乱象,关键在于没有执业标准、没有行业规范,坑人者无所顾忌,被坑者无处申诉。我个人认为,公共服务在这一领域的作为,主要应该体现在立法和执法上。
首先,商业化的文物鉴定应该实行执业资格评审制,只有持证上岗者才有收取鉴定费的起码资格,否则法律不予保护。其次,文物鉴定要进行程序化规范。比如,除了委托方与受托方,还应该有第三者的现场见证、物证存留等;比如,要实行鉴定责任、纠纷仲裁等一系列上升到“机制”的解决途径。
当然,文物鉴定的复杂性在于,很多时候,同一件器物不同专家给出的结论却完全相反,可谓经验与主观并存,智慧与尴尬同在,让人无所适从。但我以为,只要收藏界对文物鉴定的规范管理具有相当的共识,只要承认文物鉴定还有一些可感可知的基本专业技能,就不难在业内民主研讨的基点上找到一个相对科学、客观的评价标准,以便使文物鉴定的乱象得到改变。
(责任编辑:admin)-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