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出地方法规保护拉卜楞寺殿堂、文物、文化
5月31日,《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拉卜楞寺保护与管理条例》于甘肃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批准,并由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布实施。
“条例的制定让拉卜楞寺的保护和管理有法可依,尊重了藏族民众的宗教信仰自由,传承了中国藏传佛教文化。”甘肃省人大民族侨务委员会主任委员朱同心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如是说。
拉卜楞寺是中国藏传佛教的著名寺院之一,是全国重点文物和古籍保护单位,也是安多藏区宗教活动及文化中心。寺院有六大学院、经堂、佛殿和佛塔等具有藏族和宗教特色的建筑群,并珍藏有数万件文物。
朱同心说,寺院的法器、佛经等不仅是宗教活动场所和宗教用品,也是具有历史和文化价值的文物。制定拉卜楞寺保护与管理条例,对于处理好宗教活动、文物保护、环境保护、旅游服务具有重大意义。
该条例规定,寺院民主管理委员会为寺院保护与管理的具体实施机构,防范和处理寺院在宗教活动、文物保护、旅游服务、消防安全、卫生防疫及治安管理等方面的突发事件等。
条例还明确了拉卜楞寺寺院的文物保护范围与对象,主要包括经堂、佛殿、佛塔;法器、转经轮、册文等重要文物;书画、手稿、印版等文献资料;教义教规、仪轨仪式、藏戏音乐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此外,对于寺院的治安和消防,条例规定按照国家标准配置消防设施、器材,设置消防安全标志,保障消防水源,配置防火、防盗、防水、防潮等设施和器材。
该条例共包括总则、保护与管理机构及其职责、保护范围与对象、保护与管理、治安与消防、奖励与处罚及附则,共七章三十三条。
据悉,该条例于2006年1月在甘肃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提出。2010年1月20日,甘肃省甘南州十四届人大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该《条例(草案)》。
朱同心说,该地方性法规条例的出台,将拉卜楞寺的保护与管理提升至法律层面,不仅促进了寺院风貌的保存,也是对民众宗教信仰的尊重,更是中国民族和宗教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责任编辑:admin)-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