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保险社会管理职能 发展运动员保险
桑兰跨国诉讼案近期成为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今年4月28日,原中国国家女子体操队员桑兰正式向美国纽约南区联邦法院提起诉讼,索赔总金额高达18亿美元。桑兰经纪人表示,为将来的生活保障是打这场官司的重要目的。据悉,目前桑兰的全部固定保障来自浙江体育局每月发放的2200元工资。
实际上桑兰还是比较幸运的,毕竟在社会有一些知名度,可以通过兼职做网站记者和主持人赚取报酬贴补生活,可是有很多伤残或退役运动员陷入困境,生活艰难。例如,浙江女子体操队员王燕颈椎骨折,所获赔偿不足50万元;原全国举重冠军邹春兰因生活窘迫成为搓澡工;原亚洲举重冠军才力因伤退役,生活贫困,33岁便离开人世,辞世时身份是一名门卫。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在场上奋力拼搏、为国争光的运动员,因职业的特殊性,面临伤病和退役后就业养老难的风险,但由于缺乏必要保障,这些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造成一些体育项目出现后继乏人的尴尬局面。
笔者认为,发挥保险的社会管理职能,发展运动员保险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发展运动员保险的意义
(一)市场规模巨大。我国是一个体育大国。一是运动员多,据统计,2009年,我国正式注册的运动员有22753人,加上体育系统重点体校和业余体校从事训练的运动员,以及各省、区、市、解放军和行业体协专业队运动员,人数会达到120万。如果将在传统学校中从事业余训练的运动员包含在内,人数将超过600万。二是赛事多,我国每年有600多场赛事纳入国家体育总局赛事计划。运动员保险市场具有相当大的潜力可挖掘。据统计,2008年,全国体育产业实现增加值1555亿元,占当年GDP的0.52%。面对体育产业如此广阔的市场前景,运动员保险业务发展空间巨大。
(二)参与社会管理。大力发展运动员保险,一是推动我国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意外伤残死亡、医疗、失业、养老等保险服务,使运动员可以免除后顾之忧,全身心投入训练、比赛,为体育运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二是化解矛盾,健全的运动员保险体系可以在发生运动风险时,有效化解运动组织者与参与者之间的矛盾,特别是政府组织的专业队伍与运动员之间、重点或业余体校与运动员之间的矛盾纠纷;三是缓解政府压力,因中国体育的举国体制,政府要负责伤残、退役运动员的安置,商业保险服务进入运动员保障体系后,可以有效缓解政府的资金压力,减轻负担。
我国运动员的职业风险和保障
(一)运动员的职业风险。一是运动伤害风险。竞技运动均无法避免运动伤害风险,运动员可能会在赛事或者训练中遭遇严重事故,其中部分甚至可能致残,导致职业生涯过早结束。二是失业风险。第一,我国采取竞技体育封闭训练体制,运动员缺乏文化教育,一旦退役,除少数明星运动员外,大多数运动员在重新就业时都处于弱势地位;第二,平常的超负荷训练,使得很多运动员退役后饱受伤病困扰,身体原因造成就业难。
(二)运动员的保障状况。目前,我国对运动员的伤害、失业养老保障主要依据国家体育总局出台的《优秀运动员伤残互助保险暂行办法》和《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保障工作的通知》。这两份文件规定,运动员在比赛和训练当中发生运动伤害致残的,可以根据伤残等级给予补助,编制内运动员可纳入当地社保,但这对于运动员而言,保障仍然不足。一是覆盖面不够广泛,只有编制内的优秀运动员可以享受如此保障,其他诸如试训运动员,在重点体校、业余体校训练的运动员均不在此列;二是保险赔付金额有限,最高赔付额为30万元的伤残互助保险与参照当地的社会保障,对于不幸伤残、失去劳动能力的运动员来说,只是杯水车薪。
我国运动员保险的“短板”
(一)市场未开发。我国保险公司还未意识到运动员保险的巨大市场潜力,所以在运动员保险方面还没有投入较大精力。目前我国保险公司参与运动员保险,基本是以赞助、冠名等形式赠送的,险种有限,公关和广告宣传的意义大于实际意义,与真正的运动员保险相去甚远,对改善运动员整体保障水平的作用也不大。(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