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消费电子投诉网”被指借维权敲诈企业(2)
第四,该网站大量登载署名“315消费电子投诉网”的原创性文章,曝光不缴纳会员费企业的负面信息,在网站中诋毁企业公共名誉的行为涉嫌网络敲诈。
据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统计,仅2010年一年网民对该网投诉就达1380多件次。
3月15日,北京市相关部门依法关闭了“315消费电子投诉网”,随后,民政部对该网站的主管部门中国电子商会做出警告的行政处罚,并发出《责令改正通知书》。
然而不久后网民就发现,“315消费电子投诉网”摇身变成了“消费电子投诉网”再次被媒体曝光。
“‘315’这个字眼并没有明确的规定限制,谁都可以申请带有‘315’的域名。”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网民“方雨007”也表示:“这类网站的建设成本很低,只要稍微懂点SEO(搜索引擎优化技术),都可以通过这条路子赚钱。”
记者在网上搜索“315投诉网站”,各种“投诉”“维权”网站可谓琳琅满目。一位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类似“315消费电子投诉网”的网站“可多了”,让企业疲于应付。
“一个‘315消费电子投诉网’倒下去,千百个‘315网站’站起来。”网民“IMDevice”担忧。
驱邪扶正:维权网站务必恪守公益禁绝“创收”
消费者维权无疑是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然而新兴的网络维权似乎进入“黑白不清”的“灰色地带”。
在普通网民看来,网络维权“看上去很美”。网民“猎鹰强势”在看到关于“315消费电子投诉网”被关闭的消息后说:“那网站真的不错,我的投诉问题都已解决了。”在“315消费电子投诉吧”里,不少网民发布帖子,称在“315消费电子投诉网”进行的投诉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北京市互联网宣传管理办公室负责人则表示,个别机构或个人通过互联网进行非法网络公关,发动网络“水军”发布虚假信息,采取捏造事实、恶意贬损等手段进行敲诈勒索,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已经严重干扰网络秩序,破坏网络媒体公信力,损害网络舆论环境。
“有着一定官方背景的投诉网站,在普通网民心目中是公器,也是有一定公信力的。这样的网站,建站之初也许有过伸张正义、维护市场秩序、净化市场环境的良好初衷,但是一旦走上邪路,剑走偏锋,开始借助投诉信息向企业敲诈勒索,就已经违背本意,其自身从维护公平正义的‘侠客’,变成了‘网商’,像裁判吹黑哨一样,走向了公平正义和社会秩序的反面。”网民“桃花源外人”说。
网民“xin189”认为:“网站投诉本身并没有错,错的是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权力过大,又没有有效监督,就可能被滥用。”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中心主任李家明认为,由于“通过不当手段获取利益”的生存模式,一些“维权投诉”网站已经属于网络非法公关行为。“在目前掌握的情况中,维权投诉类网站通过不正当手段、突破道德底线对企业和个人、机构进行敲诈,已经是一种普遍现象。”李家明说,一些受害者担心揭发网站行为后,虽然网站会因此事受到处罚,但可能会在事后不断伤害受害者的利益。“目前我们收到网络非法公关的举报涉及400多家网站,但其中能拿到证据的只有40多家,受害者‘敢怒不敢言’的心理也影响了对这些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
李家明认为,除了采取专项行动的严厉打击措施外,国家管理层面应该从立法角度规范网站经营,不允许各种乱象存在,对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网站,要进行彻底的严厉处罚。
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卢国强、张舵、万一
(责任编辑:谢东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