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无序索骥无图 有多少戏曲录像带亟待抢救?
不久前,越剧表演艺术家袁雪芬逝世,上海戏剧频道紧急赶制纪念专辑。专辑理所当然要包括袁雪芬的代表作《祥林嫂》。戏曲编导从片库里找出1979年拍摄的电视片,不料放到最后一场“问苍天”,“黑屏”突现;一查,发现磁带已经部分损坏,回天无力……好在有人想起,1978年《祥林嫂》曾拍电影,祥林嫂一角由金采风和袁雪芬前后分饰;更好在,最后一段“问苍天”恰恰是袁雪芬演的。编导们赶紧移花接木,将电影版植入电视版,总算避免了《祥林嫂》有头无尾的尴尬。
但是,依然尴尬和遗憾。
1978年之后,电视录像带取代电影胶片,成为记录戏曲表演的载体;而30多年间,从最初的1英寸录像带,历经200P、800P、SP、IMX到最新的蓝光等,电视的记录介质快速更新换代。存放在库房里的早年的录像带,年长日久,有些粘连了,有些磁粉脱落了,包括戏曲名家表演在内的诸多影像资料,不可挽回地老化着、损坏着。一旦坏了,或者像《祥林嫂》那样呈现“黑屏”,或者图像跳动不止,甚至弄得播放机器彻底“死掉”。戏曲电视编导王昕轶痛心:“上世纪80年代拍摄的戏曲资料,如今还能正常播放的,可能连一半都不到了。”
保存无序,索骥无图
上世纪80年代初,已然身有残疾的尹桂芳应电视台之邀,给自己上世纪60年代的录音“音配像”,于是观众们在屏幕上看到了《红楼梦·哭灵》、《盘妻索妻·洞房》、《屈原·天问》和《何文秀·访妻》4折戏。
王昕轶一度也以为,尹桂芳留下的录像资料就这4折戏。一次,他要制作尹桂芳的电视专辑,泡在片库里找资料。他翻出标签上写有《何文秀》的录像带,一部一部看。突然,屏幕上出现了尹桂芳《何文秀·算命》的图像。王昕轶揉揉眼睛:尹先生竟然有第5折戏的录像存世?怎么从没见播出过,也从来没有听人提起?
原来,当年尹桂芳“音配像”,也配了这一折《何文秀·算命》,只因节目播出时长有限,这折戏被割爱,录像带则被编导搁进了片库。之后多年间人事更迭,新来的电视编导们总习惯性地播尹桂芳那4折戏,而《何文秀·算命》一直被尘封。若非王昕轶这回“碰个头彩”,它还将继续沉睡。王昕轶感叹:“如果电视片库能将种种资料规范保存,清晰地标明录制时间、地点、主演、剧名等等详细信息,而后有序摆放,那这折《算命》岂不早就与观众见面了?”
但电视片库里的录像带,标签上往往只有“1981年”之类的年份,再加一个剧名;至于谁拍的,谁主演的,是全本还是折子戏等等必不可少、可以方便以后查找的信息统统没有。
为什么会这样?王昕轶透露,这与电视戏曲界的某些“陋习”有关。早年的电视台里,栏目间竞争激烈,一些导演为占得独家资源,将片子存入片库时,只肯留点简单信息,而把详情记在自己的本子上,让他人“占不到便宜”。随着时间推移,许多片子逐渐被遗忘、湮没,一大批珍贵的戏曲音像资料因湮没而得不到及时抢救,因不能及时抢救而老化、毁坏。
片库藏宝,有待发掘
也是一次偶然,王昕轶在片库里找到一盘录像带,上面简单标着“1959年,越剧《琴心》”。《琴心》是《西厢记》的一折,1959年的《琴心》,无论是谁主演,都堪称珍品。试着一放,竟然是袁雪芬演的。这段5分钟的黑白录像,图像清晰,却无演唱之声。原来,这是当年的一段新闻素材,在新闻节目中播过之后,被放进片库。王昕轶找来同一时代的录音资料,将录音与录像合二为一。见到这段且歌且舞、声音动听、画质清晰的《琴心》,当时连袁雪芬自己都喜出望外:“都说《西厢记》没留下音像资料,我都不记得什么时候录过这一段《琴心》呢。”(责任编辑:谢东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