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300余名医生被指收受回扣 官方查处进展缓慢(2)
小宇从包里掏出了一个蓝色U盘,里面储存了整个华东地区的数据,不止浙江一个省份。“为了规避检查风险,这里的数据绝对不会进入办公室电脑。”小宇说。
提及回扣问题,他笑了笑说:“现在的医生都很有钱,回扣是他们重要的收入来源,这是行业规则,不用质疑。”
他解释说,现在实行“药品集中招标”制度,由于药品招标和采购分离,即使企业在政府招标中标,但最终能否在医院销售,往往取决于医院有没有把产品列入采购计划。药品顺利进入医院,只是意味着这款产品允许进医院销售。在同类药品之间,医生可以有选择,药品的实际销售量掌握在医生手里。
全国人大代表杨成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以药养医模式下,药品能否进入医院,医院拥有掌控的空间;药品进入科室后,医生具有处方权。这其中多个环节存在腐败的空间,这是医药回扣滋生的土壤。只要能获取高额的利润,医药代理商不惜回馈医院和医生以重金。在巨大的利益诱惑下,药品厂家、代理公司、医药代表、医院、医生结成利益同盟,共同追求利益最大化。
回扣由明转暗规避检查
“医药行业差别性很大,同行间竞争也很激烈,大家的做法也不同,‘回扣’在某种程度上是个人化行为。”在一家外资医药公司工作刚满一年的陈丽对记者说。
据陈丽介绍,现在的医药公司主要分为国企、外企、“大包”3类。所谓“大包”,就是医药代理商,不研发产品,而是通过申请取得一种或几种药品的代理权。
在陈丽看来,外资医药公司直接给医生回扣的情况很少,一般用购买学分作为回报医生的一种方法。“医务人员每年要不断地学习、进修、发表文章,只有达到一定学分额度,才能通过年度考核”。
陈丽将这种购买学分的回报方法定义为“学术化模式”,即通过举办学术沙龙,邀请医学专业领域的相关人士参加,一方面医生可以更了解自己的产品,另一方面公司又拉近了与医院医生的关系,进而增加销量。而参加会议所需的所有费用,一般由公司负担。这一做法,在业内被认为既可以回避医药回扣现金支付的尴尬,同时对医生和医药代表双方也是一项保护措施。
杭州市人民医院的一名医生说,除此之外,药品回扣已从现金变为礼卡、实物,从医院发放现金变为吃饭喝茶,从个人收取变为给科室集体分配,形式各有不同,目的就是为了规避可能带来的风险。
杭州市人民检察院反贪局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检察官19日也对记者表示,医生收受回扣隐蔽,真凭实据少,仅凭网上的发帖,查处定性的难度确实越来越大。
医改偏差致“回扣门”频发
针对近来公立医院频频被曝出医疗回扣事件,浙江省社会科学院调研中心主任杨建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医疗体制改革出现偏差是“回扣门”频发的首要原因。
杨建华说,我国前一阶段的医疗体制改革中,政府部门减少对公立医院的财政投入,公立医院因此走向了“双轨制”发展模式,一方面,其基本投入来自财政;另一方面,医院正常运营和发展必须通过走市场化运作来实现。无论是医院还是医生,开始以经济效益为重,追求利益最大化。
“监管制度不严厉,自家人查自家人,也难以从根本上消除医药领域腐败问题。”杨建华说,医疗回扣事件发生后,往往都是当地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介入调查。公立医院本身就是卫生系统下的重要单位。考虑到群属关系、面子关系,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往往雷声大雨点小,往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很难从根源上查处问题。即使查处了,医生也就是被扣数月奖金或一定期限内不得评优晋级,处罚力度上也不严厉,缺乏威慑力。
杨建华认为,要从根本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从体制机制上加以解决。他建议,首先要完善医疗体制改革,加快公立医院改革步伐,改变医院以药养医的问题,,加价制度改革,健全基本药品配备制度。最后应该建立有约束效力的医生职业伦理规范。(陈东升 郁燕莉)
(责任编辑:谢东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