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文 化 > 传媒机构 >

北大新闻与传播学院建院10周年与十家媒体签署合作协议

来源:现代教育报 作者:封美丽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1-06-07 14:56 
核心提示:按照协议,北大新闻与传播学院将发挥专家学者方面的优势,加强与上述十家媒体在课题研究等方面的合作;十家媒体也将为北大新闻与传播学院在校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并在专业硕士培养过程中,选派资深新闻从业人员担任导师。

5月28日,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庆祝成立10周年。在北大英杰交流中心阳光大厅举行的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建院十周年庆祝大会暨媒体融合时代中国新闻传播业发展趋势高峰论坛上,人民日报社总编辑吴恒权、新华通讯社副社长周锡生、光明日报社总编辑胡占凡、经济日报社社长徐如俊、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台长王庚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台长王求、中央电视台副台长孙玉胜、中国日报社副总编辑曲莹璞、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台长汪良、上海广播电视台党委书记王建军同北大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邵华泽共同签署了发展合作协议,未来学院将与以上十家媒体在“优势互补、互利双赢”的原则基础上共同培养新闻传播人才。按照协议,北大新闻与传播学院将发挥专家学者方面的优势,加强与上述十家媒体在课题研究等方面的合作;十家媒体也将为北大新闻与传播学院在校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并在专业硕士培养过程中,选派资深新闻从业人员担任导师。这象征着,未来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将同多家媒体开展覆盖多个领域的一系列学术科研和人才培养合作,迈向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一流的新闻传播教育和研究机构。

庆典上,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对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发展给予肯定,他回顾了北京大学新闻学和新闻教育的光辉历史,并指出北京大学是中国新闻学和新闻教育的摇篮,北京大学在高等学校开设了第一门新闻学方面的课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团体,出版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本新闻学著作,创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份新闻学期刊,是新中国成立后设立新闻学专业的第一所大学。周其凤校长高度肯定了新闻与传播学院建院以来在学科建设、教学科研、人才培养、服务社会、国际交流等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名誉主席邵华泽在庆祝大会上致辞,将新闻与传播学院10年发展的历史娓娓道来……

2001年5月28日,北京大学恢复成立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依托日益增强的新闻学和传播学学科基础,整合全校资源,逐步形成具有北大特色、适应时代发展的新闻传播学研究和教学模式,形成了包括新闻学、传播学、广告学、编辑出版学、网络传播、广播影视、跨文化交流、公共关系、媒体经营管理等一系列学科群和一支结构较为合理、拥有多学科背景的教师队伍。

在“媒体融合时代中国新闻传播业发展趋势高峰论坛”上,来自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重庆大学文学与新闻传媒学院、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台湾世新大学传播学院以及北大新闻与传播学院的七位院长共同就媒体融合时代下新闻学教育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今日头条

    更多>>

    新闻关注排行榜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