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电的出路首先在VOD然后是互联网
据专业咨询网站赛迪网报道,预计2011年底的全国IPTV用户规模将接近1200万。同期有报道,到2016年,VOD将进入美国一半的家庭,只不过是以数字录像机的方式进入。
这并不难以理解,因为广电的主业就是视频业务。而视频业务又占有很大的带宽,在单向广播的方式下这不成问题,但在按需的点对点VOD方式下就成了问题。美国的VOD以录像机方式进入家庭,实际上是一种PUSH VOD,以回避广电单向广播式回传并且是在回传带宽上的劣势。所以,美国的VOD用户比例在卫星电视上较高。
因为下载带宽一般高于上传带宽,回传带宽窄不仅仅是广电的劣势,电信的带宽也大都是不对称的。因此,只要解决好回传问题,广电与电信相比并没有明显的劣势。
中国的广电业者首先是视频服务提供商的身份,在开展双向网改的时候,笔者认为应该首先考虑到如何更快更好地开展互动电视业务,而不是考虑如何开展互联网接入业务。因为IDC及双向网改的高成本,使得互联网接入的投资回报率一般不高,回报期长。在三网融合的政策真正进入实施后,宽带接入收入势必跳水,广电较长的宽带投资回报期势必带来风险。而智能电视的爆炸式发展也对广电的基础视频业务造成分流,因为智能电视与广电的基础付费视频业务无关,将来有可能影响到即将成立的国家有线网络公司的顺利发展。因此,作为广电网络公司应该首先考虑的是如何守住自己视频服务市场的主阵地。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通过VOD巩固有线电视运营商作为视频服务专家的地位。
首先通过已经成熟的CMTS技术开展VOD业务。
CMTS是源自美国的一种基于HFC的双向传输技术,有着一整套开放的技术规范。但是在当时该规范出现的时候,也兼容了较上层的交换协议,非常复杂,只有少数公司能够开发。同时,在早期平均每户的接入带宽很小,一个CMTS头端可以带大量的用户,致使CMTS头端设备需求量不大,难以大量生产,所以很昂贵。在需要较大的宽带接入时,高昂的CMTS头端设备变成了一个普及的障碍。但如果将CMTS用于VOD的时候,仅仅占用很小的带宽,每一个CMTS头端可以带大量的用户,平均每户的回传带宽成本很低。同时,集成CM的机顶盒芯片已经开始出货,并且性能很高,例如Broadcom的BCM7019。Intel 在2010年8月收购了TI的CM部门,目的也是要将CM集成到其下一代数字电视芯片中。由于CMTS技术是单载波技术,技术实现简单,在需要大带宽时使用信道捆绑方式同样可以满足要求,这就是已经公布的DOCSIS3.0,同时用于VOD的IPQAM价格也在快速下降。
面对CMTS头端设备的高成本,很多公司已经开始对不必要的上层DOCSIS协议进行简化,很多国内公司就可以介入CMTS头端技术的开发了。例如BROADCOM的DOCSIS EoC,也叫小型的CMTS,当这种技术和EPON或GPON结合时,成本会变得很低。
因此认为CMTS技术过时的看法是不全面的,采用CMTS的VOD成本可以做得很低。随着CMTS的小型化和低成本化,CMTS技术可以平滑升级,保护已有的投资,并在将来的广电宽带接入市场上也会有用武之地。
其次,利用采用大规模工业化技术标准生产的WiFi技术开展VOD业务。(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