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工信 > 其他 >

韩国第三大手机厂商专利资产成“香饽饽”(2)

来源:李俊慧 作者:李俊慧 责任编辑:方向 发表时间:2017-08-09 11:28 
核心提示:比如,小米作为互联网手机厂商代表,其出货量一度非常领先,但是,自从在印度卷入与爱立信的专利侵权诉讼后,其陆续卷入各类专利纠纷,手机出货量也一度受到影响。 在小米发展过程中,从不太重视研发再到发力专利布

比如,小米作为互联网手机厂商代表,其出货量一度非常领先,但是,自从在印度卷入与爱立信的专利侵权诉讼后,其陆续卷入各类专利纠纷,手机出货量也一度受到影响。

在小米发展过程中,从不太重视研发再到发力专利布局,甚至是专利收购等,小米的知识产权策略变得更加务实和贴近实际。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小米研发或专利申请的质量还有待持续提升。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利复审委员会)已公开的“无效宣告请求审查决定书”显示,过去几年间,小米共有30件实用新型专利被他人发起无效宣告,其中,15件专利被宣告全部无效,7件专利被部分宣告无效,仅有8件专利被维持有效。

显然,如果小米旗下的自主研发技术或专利质量都是如此情况,那么,未来小米如果也因各种因素退出手机市场时,它的专利恐怕就无法像诺基亚或泛泰一样,会成为其他手机厂商争相收购的对象。

这些专利质量的评估还仅是限定在国内市场,对于国产手机厂商在国外市场的专利质量或价值,可能也存在类似的问题。

品牌和专利:已成为昔日手机巨头们最大的“遗产”

不论是昔日全球手机巨头诺基亚,还是昔日韩国手机代表泛泰,它们在手机市场的相继陨落,都在重复验证着一个朴素道理:没有常胜不败的将军。

但是,诺基亚等巨头虽然退出了手机市场的直接竞争,但是,它们的品牌和专利依旧影响着整个智能手机市场。

即便是苹果,面对诺基亚发起的专利攻势,照样败下阵来并签署专利许可协议缴纳专利许可费。

而诺基亚将其品牌授权给其他厂商继续生产制造销售手机,不论手机最终销售如何,诺基亚的品牌许可授权收益已经落袋为安。

包括品牌和专利在内的这些无形资产,恰是诺基亚长年累月积攒下来的宝贵财富,而这正是值得国产手机厂商学习和效仿的关键所在。

类似的还有黑莓、夏普等品牌,通过资产出售或品牌授权,依旧可以“借尸还魂”以原品牌、新厂家的形式回归手机市场。

而当一些国产手机在市场竞争中消失后,它们最终会消失的无影无踪,还是其品牌和专利资产依旧能为企业带来持续收益,必将成为考验国产手机厂商“含金量”的重要指标。

因此,如夏花般烂漫的一些国产手机品牌,必须重视品牌和专利的积累,不要只做“零部件组装厂”或“渠道商”,一旦丧失创新能力,资金链紧张或渠道体系崩塌,恐怕很快就会陷入陨落通道难以起死回生。

作者简介:李俊慧,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长期关注互联网、知识产权及电子商务等相关政策、法律及监管问题。邮箱:lijunhui0602#163.com,微信号:lijunhui0602,微信公号:lijunhui0507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融合网立场。如对本文有异议,请及时与融合网值班编辑联系与沟通。)

(责任编辑:方向)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相关新闻>>

    新闻关注排行榜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