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工信 > 其他 >

社区O2O不等于智慧社区(2)

来源:科技不吐不快 作者:王利阳 责任编辑:方向 发表时间:2015-05-06 09:43 
核心提示:例如一些IT房产的行业会议就贴智慧社区,而一些互联网O2O的会议就标榜社区O2O。当然,还有更聪明的做法,直接将两个概念合二为一简化成智慧社区O2O或O2O智慧社区,这样看起来是不是就更省事了? 智慧社区由政府主导

例如一些IT房产的行业会议就贴“智慧社区”,而一些互联网O2O的会议就标榜“社区O2O”。当然,还有更聪明的做法,直接将两个概念合二为一简化成“智慧社区O2O”或“O2O智慧社区”,这样看起来是不是就更省事了?

“智慧社区”由政府主导推动意在信息化;“社区O2O”则是自发形成的新市场

此外,之所以会存在“智慧社区”与“社区O2O”两个如此相近的概念,还存在一部分政策因素。相比社区O2O是由互联网市场自发延伸形成的来说,智慧社区则是由政府主导推动的,主要目的是为民生建设提升城镇信息化水平,而社区则是城镇的主要组成单元。此外,在“智慧社区”之上还有更大的“智慧城市”的概念。

2014年初,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加快实施信息惠民工程有关工作的通知》,全面推动智慧社区建设,发展信息惠民应用,智慧城市、智慧社区建设得到国家及有关部委的高度重视。去年中,经国务院同意,发改委、科技部等八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到2020年,将推动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智慧城市,充分发挥极具辐射和带动作用,在保证和改善民生服务,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网络安全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在去年底的某智慧城市论坛上,国家信息中心常务副主任杜平表示,“现在全国不同类型智慧城市试点加起来有409个。其中,住建部系统有202个,科技系统有20个,工信部有68个,工信部和发改委联合的宽带中国示范城市有39个等。这些数据加起来扣除重合的,所有的国家试点有286个。”

2014年5月,住建部就已提出到2020年智慧社区比例超过50%的长期目标,前不久住建部颁布的《智慧社区建设指南》指出,2015年全国要启动50多个试点项目。为了响应政府号召,获取政策扶持,所以才会有不少IT、房产企业积极的推出“智慧社区”解决方案,这是需要技术和资金的,对于一般社区创业者而言门槛太高。

相比需要大投入的“智慧社区”是由政策主导推动而来,由互联网市场自发延伸形成的“社区O2O”能最大化的激发行业竞争与创新,对于目前大多数的社区O2O项目,并不需要太大的资金和太强的技术,多数都以服务为切入点。不过,如今的社区O2O与智慧社区越来越靠近,有非常多的社区O2O项目也开始涉足到社区内硬件环境建设,这或许反过来会促进智慧社区的发展。

“智慧社区”太过烧钱,任何企业都难以玩得转

智慧社区最大的问题是太过烧钱。有记者调查称,一个2000多户的小区,建设智慧社区的费用约为1000多万元,其中200万—300万元为设备成本。我这边得来的数据也差不多,仅为智慧社区光纤布线的成本大概在900/户左右,再加一些硬件成本的升级改造,每个小区的成本少则几百万。

无论智慧社区还是社区O2O,要以互联网形式变现就需要形成规模化,那至少得有1000个小区的规模,要知道仅仅是一个小区就得几百万,实现规模化之前得少多少钱啊?不妨算笔账,假设一个小区2000户,平均每户3人,每个智慧社区的改造成本300W的话,1000*2000*3=600万(人),1000*300W=30亿。如此恐怖的烧钱量任何企业都承担不起,况且600万用户的规模在互联网行业根本不足为道,30亿才砸出600万用户,没有一个风投敢参与这样的项目。(责任编辑:方向)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新闻关注排行榜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