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内突围 运营商要用互联网精神做云计算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中国电信首席科学家谢朝阳在接受《通信产业报》(网)记者采访时,引用常见于武侠小说的一句话,来强调运营商开展云服务动作要再快一些。
犹记得云计算热潮袭来之际,运营商将其看做是打破业务收入天花板的新途径。可是几年时间过去了,淘金成功的运营商屈指可数。再看那些走在市场前列的云服务提供商,亚马逊最新一季财报显示来自AWS的收入达6亿美元,按照这个速度发展,一年至少24亿美元;Salesforce.com在SaaS服务的一年收入已经超过20亿美元;Rackspace在云服务上获得的收入同样以亿元单位计算。
按照通常逻辑,云计算领域,运营商集优势于一身,遍布全国各地的网络和数据中心资源,丰富的企业客户资源,而这些优势却反而束缚运营商以一种更加谨慎的态度审视云计算。
“运营商的经营体制一直是按照电信思维来建立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运营商开展云计算服务。前不久,中国电信集团公司董事长王晓初提到,我们要‘去电信化’,那么运营商做云计算更加需要有点互联网的精神。”谢朝阳向记者强调。
来点互联网精神
如今,互联网的快速创新体制正在被各行各业效仿,特别是受到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强烈冲击的电信业。
在业界眼中,中国电信算是保持云计算“快”节奏的运营者。2012年4月,中国电信成立专门的云计算公司,统筹运营全网IDC、云计算和CDN业务,进一步加快云计算的前进步伐。
谢朝阳作为中国电信云计算公司的“掌门人”向记者表示:“从国外回来进入中国电信,我试图在‘被电信化’和‘去电信化’之间掌握一种平衡。基于这种理念,这对云计算公司的定位是在电信大体制下有一些互联网的劲头。”
在中国电信云计算公司的大厅摆着一块醒目的标语牌——WE DO IT。“我们的理念很简单,以盈利为目标,做相应的产品和服务。互联网精神和快节奏很快发挥了作用。不到半年的时间,中国电信的云主机和云存储产品开始规模商用。随后,对象存储、网站云、云过滤及云备份产品批量上线。“我们已经拥有了很多的企业客户。”谢朝阳表示。
相反,中国联通的云计算则被“慢”所累。从2010年提出虚拟数据中心的概念到正式推出,中国联通花去了两年的时间,在这两年的时间内,很多客户已经被诸如万网、世纪互联等第三方IDC公司抢走。
“我们的工作流程太慢了,总是在不停的测试测试,不停的开会讨论。对于云计算这样一个新生事物,态度过于谨慎了。而再看亚马逊等公司,就是在自己原有的服务器资源上虚拟出空间租给用户使用。”一位来自中国联通内部人士向记者表示。
不过,谢朝阳认为,运营商可以再“快”一些。“我们开展各项业务还是会受到电信原有体制的束缚,希望‘去电信化’能够真的发挥作用。”谢朝阳说。(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