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工信 > 其他 >

电信运营商反应迟钝的根本原因

来源:飞象博客 作者:小刀马 责任编辑:韩杰 发表时间:2013-05-14 13:31 
核心提示:二是强化云资源池的价值。中国电信天翼云构筑了自己的云资源池,要在客户中广泛宣传,并使客户明白他们可以通过网络来按需地从服务器、存储、网络资源池中快速建立和释放计算资源。

一个小小微信就把电信运营商搅了一个昏天黑地,不去讨论孰是孰非,运营商应该思考的是为何3G发展多年,运营商自己的产品没有打响?曾记得当初运营商在推介3G的时候,想到的一个杀手级应用是可以视频聊天,作为收费业务中的一个亮点被大肆推广,但如今的微信等移动客户端工具已把这些功能当作免费应用的基本配套。我们需要延伸一点的是究竟什么因素让电信运营商的反应如此迟钝?

运营商的反应为何慢?

对于电信运营商来说掌握着太多的资源,也应该更了解用户的需求是什么,但为何在移动市场的应用争夺中,屡屡落后于互联网公司呢?要知道互联网企业对移动市场的理解和了解也是随着3G发展的步伐慢慢跟进的,只是他们对用户的需求把握常常能号准脉,而电信运营商恰恰就没有跟上用户的节拍。笔者观察,有几个方面的问题值得关注:

其一、电信运营商本身是既得利益的获得者,自身变革愿望不强,更多的是运营商之间的竞争,对用户争夺还是焦点,而且对用户的争夺也没有找到更多的切入点,主要以资费为重点。

其二、短信业务是运营商无心插柳的产品,获得了一定的市场机会和利润,运营商虽然后来推出彩铃、彩信等内容,但没有真正掀起浪潮,尤其是资费的约束,用户的追捧度不断下降。而运营商没有及时调整策略。

其三、思维模式的改变缺乏壮士断腕的决心。因为运营商需要利润,需要更多的收入,因此种种措施和套餐的出台都是以收费为基点,而互联网企业恰恰是以免费为推手,并形成长尾效应,靠广告和其他增值业务方式打开局面,让用户在免费的基础上获得更多的认可进而带来规模效应。

其四、运营商更多的时候是跟随者,几乎没有开拓性的创新应用。运营商推出的各种服务都是在既有模式的基础上,进行战略跟随,但因为跟随的程序繁琐,无法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并容易造成恶性循环。

其五、不思变是害怕变。当苹果推出iPhone之后,用一种新模式开始撬动移动互联网市场的时候,运营商就应该考虑如何改变,迎合这种新兴的发展需求和模式转换。但遗憾的是,我们没有看到运营商能够真正推出像样的应对之策,仅仅是构筑一个属于自己的商店就万事大吉了。只搭建了一个框架,没有学习到精髓,结果就是APP的应用根本带不来收益,锁定用户的根基还是依靠套餐等。

现有的体制难以创新已是不争的事实,运营商如果想真正扭转成为管道的结局,就需要加大创新力度。体制内的创新不是没有可能,还是大有可为,关键还是如何摆正位置,这种位置的转换,需要下决心。

运营商应该怎么做?

没有创新就会落后,落后就会挨打。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对于电信运营商来说机会也更多。譬如应用体验的增加,类似微信类客户端的引入;搭建应用平台,促使第三方开发者的入驻等等。而笔者对云计算更看重一些,可以说这是可能会影响电信运营商未来根基乃至生存的一种模式。

为何这么说?因为云计算业务,包括大数据业务都是运营商可以搭建的平台,也是他们最能获取的资源。以中国电信为例,因为中国电信在云布局方面要比其他两个竞争对手走得更扎实一些,当移动互联网发展走过前期的磨合阶段后,开始向纵深发展,这时候更加凸显云资源平台的优势。(责任编辑:韩杰)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新闻关注排行榜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