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创新触碰了谁的大蛋糕?
三大电信运营商垄断了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建设,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路上跑的车多了,道路不够宽了,运营商不积极拓宽道路,却要向车上拉的东西额外收费。
25岁的刘瑶,在英国一所大学读研究生,已经记不清上次给远在北京的父母打电话是什么时候了。“去年初在手机上安装了微信软件,能发消息、语音留言,还能视频通话,没什么急事基本不用打电话,省了不少电话费。”
刘瑶只是全球3亿多微信用户之一。“刘瑶们”可能不会想到,为广大用户带来便利的微信,却让中国的电信运营商苦恼不已。
近日,一场涉及3亿或者更多人的微信收费争议正在中国持续发酵。
运营商满腹“委屈”
微信要收费的传言3月初就开始流传,在3月14日腾讯辟谣后,反而愈演愈烈,工信部部长苗圩日前也就微信收费一事表示,会考虑运营商的合理要求,微信有收费的可能,但不会大幅收费。
微信为什么要收费?电信运营商给出的理由是:微信的运行需要持续占用通信网络的信令资源(一种代表用户在线的数据),有“免费搭车”的嫌疑,因此有必要额外收费。此前有报道称,微信在中国社交工具中占用了通信网络中60%的信令资源,但只为运营商贡献了10%的流量。
电信专家对《国际先驱导报》记者解释说,通信网络中,信道可以比作马路,信令就是马路上的指令,类似汽车行驶中的并线打灯,如果很多车同时并线打灯,势必影响整条路的通行速度。一款产品占用整个网络的信令资源超过60%,就有可能造成网络堵塞,这在国外有先例。从技术上说,运营商对微信的担忧不无道理。
中国移动战略咨询委员会主任王建宙在刚刚结束的博鳌论坛上也表达了运营商的难处:OTT(“Over The Top”,过顶传球之意。互联网公司越过运营商,发展基于开放互联网的各种视频及数据服务业务,强调服务与物理网络的无关性)服务虽为运营商带来大量流量,但也大大提升了运营商对网络投资的成本;运营商因此加大的投资成本远大于其在流量方面的收入。公众的五大疑问运营商提出了“信令占用”的技术理由,本有喊冤之意,却迎来骂声一片,遭到各界连番炮轰。公众提出五大质疑:
首先,运营商是否转嫁矛盾?北京两高律师事务所律师董正伟认为,假设微信占用信令资源过多,也不是微信本身的问题,而恰恰说明中国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有待完善,电信运营商不应转嫁自身问题。
其次,是否涉嫌重复收费?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姜奇平认为,移动数据业务已采用流量付费的模式,消费者已承担了这部分费用,再支付额外费用显然不合理。
第三,是否涉嫌损害公平竞争?互联网研究机构艾瑞咨询分析师陆静雨表示,近年来,三大电信运营商都开发了类似微信的手机语音聊天软件,中国移动开发飞聊、中国联通推出沃友、中国电信打造翼聊,如果要对微信收费,为何不对自己的产品开刀?同时,微博、QQ等移动社交工具等数不胜数,也都占用一定的信令资源,为何唯独针对微信?
第四,电信运营商所谓的“合理需求”是什么?苗圩表示,会考虑运营商的合理要求,但业内专家计世资讯副总经理郭海涛认为,“合理需求”看似只是“垄断需求”的代名词。“电信运营商的语音和短信业务都受到微信冲击,运营商的流量增长不足以弥补这部分业务的损失,所以才提出微信收费。企业应该从用户的角度考虑什么才是合理需求,而不应该从自己的垄断利益判断。”郭海涛说。
他同时提出,即便收费,运营商也要把其理由公布于众并进行听证,而不是采取闭门协商的方式处理,“收费多少没关系,但要收得明白!”
第五,一旦收费,谁来“埋单”?相关专家表示,收费对象无外乎两种可能,要么是消费者,要么是腾讯,但很难说哪种更有可能。
腾讯日前重申,公司肯定不会就微信的基础服务向用户收取费用。这引发了更多疑问:到底谁要为可能的收费买单呢?如果是运营商向腾讯收费,腾讯会向用户转嫁相关成本吗?
互联网研究机构易观国际分析师闫晓佳认为,腾讯不太可能直接向用户收费,“微信目前还在跑马圈地阶段,尽量把盘子再做大,收费必然影响它的扩张。”陆静雨表示,不排除腾讯向运营商缴费的可能。(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