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工信 > 其他 >

多方博弈收费 微信提速商业化(2)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刘方远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3-04-09 09:22 
核心提示:业界推断,从苗圩的态度中可以发现工信部不大可能会出面强制要求向腾讯征费,最终事件如何解决还要看运营商(特别是中移动)和腾讯之间如何博弈,最终达成一致。 张毅认为,未来任何关于运营商向微信收费问题的新进

业界推断,从苗圩的态度中可以发现工信部不大可能会出面强制要求向腾讯征费,最终事件如何解决还要看运营商(特别是中移动)和腾讯之间如何博弈,最终达成一致。

张毅认为,未来任何关于“运营商向微信收费”问题的新进展都会影响人为对腾讯未来的预期,进而影响腾讯股价的变化。

商业化提速

除了就“付费”问题与运营商继续博弈,微信自身也开始在商业化方面加快步伐。正如联通董事长常小兵所言,任何互联网服务都不可能违背经济规律。永远不赚钱的服务是不可持续的。

之前,腾讯已经在多个场合重申,微信不会向普通用户收费。网络上所谓“微信一条文字多少钱,一条语音多少钱”的说法皆为谣言。

所以微信要商业化,参考的将是QQ在PC上的经验,对普通用户免费,通过增值服务收费。张毅认为,微信在商业化方面的第一步肯定是手机游戏,因为游戏本身就是互联网最成熟的商业模式,也是腾讯在PC端已经获得巨大成功的模式。

最近业界传出消息,微信即将接入多款基于HTML5的网页游戏。并有人爆出首批游戏的截图,包括三款以we开头的轻游戏,涵盖时下最流行的跑酷类、消除类游戏。

知情人士透露说,这三款游戏来自于腾讯互动娱乐部门,这也意味着微信首度向其他业务部门开放了变现通道。之前,张小龙团队一直处于相对独立的状态,为了用户体验,对其他部门商业化的要求一直刻意回避。

据记者了解,除了接入来自腾讯互娱的游戏,微信最近还在与其他第三方手游公司接触,商议如何接入微信平台,并进行分成。“初期主要是休闲类的小游戏。”知情人士称。

这一路径显然和腾讯当年在PC上切入网游市场类似。2002年,马化腾决心进入游戏市场,腾讯的第一个选择也是当时最流行的棋牌类休闲游戏。虽然腾讯最初只投入4个人进行棋牌类游戏的研发,但大获成功。

随后,马化腾开始进入大型网游的尝试,在经历代理韩国游戏失败后,腾讯自主研发大型网游《QQ幻想》最终取得了不错成绩。到2008年第一季度,腾讯网游业务的营收达到了3.93亿元。

而到了2012年,腾讯游戏收入已经达到了228亿港元,是其营收的最大主力。去年腾讯游戏收入在中国网游市场的份额超过40%。

据记者了解,国内目前在手机HTML5游戏方面已经开始尝试的主要是UC等浏览器厂商。UC优视公司COO朱顺炎表示,手机浏览器天然在Html5的推广和支持上有优势,据其透露,目前UC的Html5应用中心已经拥有了超过3000万的月活跃用户。

朱顺炎表示,其实在去年,在UC九游上已经有了几款口碑和收入都不错的H5网游,包括神奇时代的新佣兵三国游戏,还有松鼠大战等游戏,都已经达到了月收入破百万的级别。

记者了解到,之前HTML5游戏的主要瓶颈在于开发者热情不是特别高,同时用户基数也不够。拥有超过3亿用户的微信的加入,无疑将快速推动这一市场的发展。微信的商业化尝试也将正式拉开序幕。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新闻关注排行榜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