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付费应用市场喜忧参半 良莠不齐阻潜力释放
移动付费应用市场去年的表现算是可圈可点。据调研公司Research2Guidance日前发布的报告称,去年全球5大应用平台上付费应用下载规模达到80亿美元,与2011年相比增长27%。虽然总体上成绩突出,但是从长远来看,付费应用的平均收益却呈现下滑趋势,开发者将陷入盈利难的困境。
得益于移动设备的高速普及,应用市场空间仍十分广阔;另外,不少用户已慢慢开始接受付费应用。这些都给移动支付应用市场的扩张提供了有利条件。开发商在推动付费应用规模数量高速增长的同时,根本上还要着眼于产品,只有提高产品的适用性,提供更加受客户欢迎的新品,才能进一步挖掘用户需求,从而促进应用市场的良性循环发展。
喜:去年五大平台付费应用规模同比增27%
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的崛起,应用程序市场也一直保持着十分迅猛的增长势头,用户通过付费下载应用的规模不断扩大。据国外媒体报道,23日,市场调研公司Research2Guidance发表报告称,去年五大应用平台上付费应用市场规模达到80亿美元,比2011年增长27%。
在这个对应用程序近乎痴狂的时代,软件的优劣往往影响着消费者对硬件设备的选择。各大厂商也瞄准了移动应用程序平台,纷纷推出产品跑马圈地,其中的佼佼者自然非苹果公司莫属。近日,苹果公布了最新财报,苹果CFO Peter Oppenheimer披露了iTunes、App Store产品和运营等相关数据。其中,App Store下载量本季度再破记录,2012年12月单月下载量超过20亿;App Store在155个国家向5亿用户提供77.5万个应用,APP累计下载量超过400亿,为开发者提供70亿美元分成。另外,去年12月,美国数据分析公司Distimo调查结果表明,苹果App Store日均收入已超过1500万美元,而Google Play尚不足350万美元。虽然在应用营收上仍然保持领先优势,但苹果App Store却有走下坡路的趋势。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大背景下,其市场份额不断被后起之秀蚕食。
在5大应用平台中居于第二位的是Google Play,其大有赶超苹果App Store之势。据市场研究公司App Annie发布的去年11月份数据显示,Google Play应用商店的营收比去年1月份增长了311%,下载量增长了48%,而iOS仅增长了3.3%。虽然Google Play商店在营收上不敌苹果App Store,但由于安卓系统在智能手机市场占据超过70%的绝对份额优势,这也将加速Google Play应用程序的增长速度。据国外科技博客网站The Sociable预测,Android应用程序目前数量可能超过iOS平台,而且可能在今年6月突破100万大关。
忧:每款付费应用平均收入下降26.8%
移动付费应用规模快速增长,但由于供大于求,随之而来的是平均每款付费应用收入的下降。数据显示,去年付费应用平均营收为19560美元,低于2011年的26720美元。也就是说,2012年平均每款付费应用的收入同比下降了26.8%左右。
2011年12月,应用程序分析公司Mobilewalla公布的实时跟踪数据显示,苹果、安卓、黑莓和微软四大平台的应用程序总量升至987863个,智能市场平均每天新增2000个应用程序(年底假日时数量更多)。统计数据显示,与2010年同期相比,苹果的应用程序从338000个增至589148个。同样,安卓的应用程序总量也从115000个上升至319774个。而这一增长趋势在去年更是有了新的飞跃,发布的移动应用程序总数量在2012年第三季度已达到了300万个。其中,iOS App Store拥有应用951890个,而Google Play则拥有453719个。激增的应用数量的远远大于市场的需求,单位应用的盈利能力明显开始下降。
大部分的应用往往被淹没在应用商店海量的排行名单里,能通过排行榜获得成功的只有少数的个别应用。有数据显示,2011年底APP数量增长了202.5%,三大平台APP总量超过了135万。然而,其中有相当一大部分应用成了无人问津的“僵尸应用”,它们自从上架之后,就无人购买,无人评分,因为没有获得很好的曝光,常常不为消费者所知。据国外数据显示,iOS应用商店目前就存在约40万“僵尸应用”,仅有2000款应用会获得下载。
由于门槛低、回报快的特点,APP应用不断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开发商加入到这一行列。据调查,一个3人团队只需2-3个月即可开发出一个具有3-5个主要功能的移动应用,包括软硬件及人工成本在内的全部费用也只需要不到10万元。而移动应用繁荣增长的背后,出现的问题是日益的同质化与应用推广中的强者恒强、弱者消亡现象。而对于用户来说,需要下载某个APP时常因陷入所谓的热门榜单而耗时耗力,降低了消费者对于付费应用的热情。(责任编辑:韩杰)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