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工信 > 其他 >

中兴巨亏背后:27家银行978亿授信使用过半(4)

来源:理财周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2-10-22 11:48 
核心提示:中国银行:合作十几年 中兴是中行十几年的老客户。中国银行国际结算部的一位人士透露。从中兴多年向中行大笔的授信申请也可以发现,中兴对中行的依赖程度很高。 2008年至今,中行是中兴授信申请名单上必出现的银行

中国银行:合作十几年

“中兴是中行十几年的老客户。”中国银行国际结算部的一位人士透露。从中兴多年向中行大笔的授信申请也可以发现,中兴对中行的依赖程度很高。

2008年至今,中行是中兴授信申请名单上必出现的银行之一。五年来授信申请金额依次为185亿、157亿、249亿、230亿和230亿,累计1051亿。

业内人士表示,中行的影响力为中兴成功筹款起到重要作用。

实际上,在中兴海外创业初期,中行不止一次地挺身相助。2009年,正值全球经济危机,由于海外运营商资金趋紧,中兴急于寻找买方信贷。仅在中国银行系统,中兴通讯就获得200亿授信,由中国银行深圳分行发放,该授信额度比2008年增长63%。

据传,早在1998年,中兴完成的第一个海外大单“巴基斯坦全国网改造9600万美元的项目”就是在中行的指导下完成。

“中行的信贷额度来源于其对中兴通讯的了解双方的海外合作已经走到了第十几个年头。”中兴通讯执行副总裁韦在胜表示。银企联手,中国银行也由此获得进军海外市场的一些重大机遇。

中兴的债务重压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疯狂贷款之下,2008年至今,中国银行、国开行、进出口行一直占据中兴长期借款金额的前五名席位。以中行为例,截至2011年12月31日,中兴身负中行55.6亿元人民币和8.8亿美元的长期债务。

银行贷款带来的现金流,增加了公司的财务成本。2011年,中兴通讯支付的利息和银行手续费分别为13.7亿和3.3亿,两者共占财务费用的73.9%。2012年上半年,这一比例甚至超过90%。

为了归还银行贷款,中兴不得不出手资产,甚至不惜借新还旧,尽管百般无奈。

2011年5月,中兴出售了刚中电信有限责任公司51%股份,并先后9次减持手中国民技术以换得资金。2012年6月,中兴发行“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公司债券(第一期)”,发行规模共计60亿,拟将其中25.82亿用于偿还银行贷款。

2009至2011年,中兴通讯总债务规模不断攀升,分别为503.93亿、591.90亿和790.79亿,资金压力不言而喻。

从债务结构看,2009年至2011年,中兴短期债务分别为182.02亿、210.14亿和268.21亿,长期债务分别为89.98亿、104.48亿和149.81亿。

2012年上半年,中兴短期借款128.9亿,其中14.74亿为已到期或即将到期的银行贷款。

“中兴资产负债率达75%,今年亏损缺口这么大,偿债压力前所未有。”一个长期研究中兴的业内资深人士称。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新闻关注排行榜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