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工信 > 其他 >

IPv6发展时不我待 中国亟待从测试转向商用

来源:人民邮电报 作者:姚春鸽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1-04-14 18:53 
核心提示:不可否认,IPv6为中国在下一代互联网的发展中赢得领先地位提供了契机。一方面,中国IPv4地址的最先耗尽,客观上为IPv6在部署上的先行一步而提供了关键而迫切的驱动力;另一方面,中国运营商、设备商等环节的成长,也为领先部署而提供了产业支持。然而,中国

不可否认,IPv6为中国在下一代互联网的发展中赢得领先地位提供了契机。一方面,中国IPv4地址的最先耗尽,客观上为IPv6在部署上的先行一步而提供了关键而迫切的驱动力;另一方面,中国运营商、设备商等环节的成长,也为领先部署而提供了产业支持。然而,中国当前在IPv6部署中大大落后于美国的现状,却让中国的整个产业不得不承受着机会稍纵即逝的压力。“从全球IPv6的部署情况来看,摆在中国面前的形势并不太好,因为美国已经领先于中国了。中国的进程已经略微让人有些失望,因为我们希望中国会成为IPv6世界的领袖”,全球IPv6论坛主席Latif Ladid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曾如是说,而其言语之中透露出的尽是难以掩饰的失望。事实上,IPv6在中国的测试和试商用,起步并不算晚,但从测试转向真正的商用才是赢得领先的关键所在。

地址匮乏形势严峻   互联网变革在即

如果说,IPv6基本协议在十多年前的完善,体现了业界对于IPv4地址总有一天会耗尽时的未雨绸缪;那么,今天的IPv6已经不再是纸上谈兵,而是严峻现实下的势在必行。

中国的互联网发展所面临的地址匮乏困境,相对世界上的其它国家有过之而无不及之处。中国不仅目前拥有着全球最大的互联网用户群——高达4.5亿用户,并且增长势头依然十分强劲,因而对于IPv4地址有着最大的需求。与这一现状极为不配备的,则是中国仅有4.4亿IPv4地址。值得注意的是,作为第二大需求国,美国仅有2.7亿用户,但却配备了15亿IPv4地址——全世界总量的一半。

令中国面临的地址匮乏困境更为雪上加霜的,则是IANA在今年2月一次性地将IPv4剩余地址分配完毕。“今年4月,最后一部分地址块将开始使用,而预计到今年中期二级地址分配机构的地址将会全部耗尽”,Latif Ladid表示。

现有的IPv4地址,虽然仍可通过私有地址和动态地址等手段挖掘其利用价值,但却并非长久之计,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地址匮乏难题。使用私有地址或动态地址,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地址匮乏压力,但却会引入一系列的问题。例如,地址转换设备容易形成网络的单点故障点和性能瓶颈,导致国家网络基础设施运行效率低下、稳定性差;另外,私有地址并不是合法地址,不能出现在公共网络中,网民将不能充分使用诸如视频通话、网络电话等端对端的互联网服务。

尤为重要的是,在“内容为王”的互联网世界里,私有地址还会严重阻碍应用的发展。“如果用NAT私有地址,互联网的透明特性就无法实现。与此相应,而与地理位置相关的丰富应用,如谷歌地图以及物联网相关应用等,也就会大打折扣,甚至难以实现”,Latif Ladid指出。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何谷歌、脸谱、雅虎等一流的互联网内容提供商会在推动IPv6商用上尤为积极了:在2011年6月8日,他们将牵头启动为期24小时的IPv6测试活动,届时所有内容都将能够支持IPv6协议的访问。

站在行业前沿 中国需把握商用时机

IPv4地址的资源稀少和互联网用户快速增长的双重压力,促使中国先于其它国家而遇到了世界性的互联网发展难题。这在将中国推向产业前沿而直面挑战的同时,也为中国在IPv6时代赢得领先创造了机遇。

机遇从来不会等待,而中国当前的部署现状已经略显落后。从全球范围来看,目前中国137家公司或者组织接入IPv6,排在全球第14位。而且,中国申请的都是32位的前缀,可支持的用户数非常小。而欧洲和北美的大型运营商,申请的则是19位的前缀,能够满足百万级或者千万级用户的地址需求。“中国目前没有申请更大地址容量的前缀,说明中国的IPv6还没有迹象会迈向真正的商用”,面对这一现状,Latif Ladid略微有些失望:“过去,我们一直以为中国会走在最前面,会领先美国,成为IPv6的领袖,但现在却是美国在实际的商用中超越了中国”。截至目前,中国尚未推出公开的商用服务,仍停留于测试和试商用阶段,而美国运营商Verizon则已经面向其LTE用户提供了开放的IPv6商用服务。(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新闻关注排行榜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