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工信 > 其他 >

峰会热议4G投资 多因素制约商用为时尚早(2)

来源:通信信息报 作者:吴勇毅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1-04-07 12:46 
核心提示:与3G基本一样,未来一两年,从4G启动受益的子行业看,核心网、光纤光缆、配线设备最先受益,接入网设备次之,之后为网络优化、测试设备以及网管软件,终端、运营商受益的时间序列略偏后,增值服务及运维服务提供商

与3G基本一样,未来一两年,从4G启动受益的子行业看,核心网、光纤光缆、配线设备最先受益,接入网设备次之,之后为网络优化、测试设备以及网管软件,终端、运营商受益的时间序列略偏后,增值服务及运维服务提供商最后受益。

4G产业链里,相关电信设备的上市公司包括中兴通讯、大唐电信、南京熊猫和射频器件生产商武汉凡谷;光纤光缆、光通信行业的上市公司有亨通光电、中天科技、烽火通信和长江通信;网络配线行业上市公司,有新海宜一家;网络优化行业上市公司包括三维通信和奥维通信;网络测试行业上市公司则仅中创信测一家;最后受益的手机终端所涉及的相应上市公司则有两家,分别为波导股份、东方通信。

循此思路,未来投资机会就有望浮现,建议投资者从中寻找投资机会。

多因素制约演进为时尚早

当前,在巨额成本与建置时间的阻挠下,国内迈向4G之路将不会一马平川。

根据顾问机构AircomInternational估计,一个国家建置完善的LTE网络至少必须花费80亿美元,耗时3-5年,而电信运营商的营运成本将因此增加30%。有专家认为,按照我国3G的发展历程,从标准提出到正式商用,大约过了10年时间,在4G上同样如此,也要过5-10年才能大规模推广。

而从标准形成到产业化应用,TD—LTE还面临许多挑战。例如,TD—LTE芯片、智能终端、网络优化技术、测试仪表和业务应用等。目前,TD—LTE的芯片研发虽然吸引了众多厂商参与,但芯片水平还不够理想,而这正是TD—LTE发展的关键,需要努力加快突破。

另外,终端普及也是4G大规模商用的主要瓶颈之一。如果终端尤其是4G手机不普及,市场就很难发展起来,这是一项新的移动通信技术普及的规律,3G发展就是一个例证。工信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2月底,我国3G用户累计已达5598.9万户,发展一般,拿着3G手机使用2G功能的现象非常普遍。

近几年,三大运营商在3G上投入了巨资,但目前收效一般,投入产出比例严重失调。因此,部分业界专家就有疑虑,LTE来了、4G也要来了,3G还有生存发展的空间吗?时机把握不当,操之过急,另起炉灶,会不会让3G的投资打了水漂?4G会不会步3G的后尘?在一些专家眼里,从现在的3G到LTE、LTE-Advanced是不能平滑演进的,许多工程是需要重新建网和大量投资的。如果不等3G收回全部或者大部分投资,那就是对国家资源的一种浪费。业内人士认为,在TD-SCDMA网远没有完善的条件下,TD-LTE试验网布局不应过度花费精力,只能作为知识储备,目前的重点仍要放在3G建设上,不能见异思迁,急功近利。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新闻关注排行榜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