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工信 > 其他 >

IBM钱大群谈IBM百年创新转型之路

来源:比特网 作者:秩名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1-03-24 22:45 
核心提示:2011年, IBM公司将迎来其百年华诞。 从1911年创立以来,IBM曾带领全世界进入主机时代、PC时代、电子商务时代,以及今天的智慧地球时代。世界经济不断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IBM始终引领着信息产业前进的步伐,并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有些人会说,IBM

2011年, IBM公司将迎来其“百年华诞”。 从1911年创立以来,IBM曾带领全世界进入主机时代、PC时代、电子商务时代,以及今天的“智慧地球”时代。世界经济不断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IBM始终引领着信息产业前进的步伐,并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有些人会说,IBM虽已至期颐之年,自然也足够成熟,但并不显老,依旧生机勃勃,干劲十足,他们到底是怎样做到的?

IBM在百年的历史中,经理了多次转型:最初,我们是一家生产打孔卡制表机、钟表、秤和奶酪切片机的制造企业;在美国二战后的繁荣时期,IBM在电子管计算机、小型数据处理计算机、集成电路计算机方面已经有所建树的基础上,转战大型计算机领域,当时推出的System/360大型计算机,也是大型机时代来临的标志;1981年8月12日,IBM发布了第一台PC,从此又进入了个人电脑领域,也开启了一个新的纪元;此后,由于公司文化和管理上的一时失误,在90年代初期IBM一度陷入了困境,但在时任总裁郭士纳所引领的转型变革之下,改变了原有的生产模式,并调整了结构,不仅重振了大型机业务,拓展了服务业范围,还带领IBM再次向PC市场发动了攻 击,IBM自此重新振作了起来;一直到现任总裁彭明盛的这个时期,我们已经变成全球最大的信息技术与服务公司。

虽然IBM在历史上大部分时间都被认为是一家治理有方的成功企业,也多次被评为“最受尊敬企业”,但是公司历史上也发生过几次起伏。其中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1990年代初期,当时IBM出现巨额亏损,处于破产边缘。之所以能够挽回局面,重新成为产业领头羊,是因为这十几年来IBM在先后两任CEO的带领下实施了浴火重生的转型和创新。1993到2002年,在郭士纳先生的带领下实现了第一次转型,使公司脱离了困境,回到行业前列。2003年至2008年,在现任CEO彭明盛先生的领导下,IBM进行了第二轮转型,实现了全球整合企业,并向高价值业务转移。从2003年至2009年,IBM的每股盈利连续以两位数字成长。2009年和2010年,IBM连续两年被评为全球品牌价值第二名。2008年底,彭明盛先生代表IBM提出“智慧的地球”愿景,开启了第三次转型,要在智慧的时代取得更大成功。

总结过往的一百年里,我们由衷的感叹,企业遇危机的时候难,顺境的时候更难。IBM转型的一个重要经验就是始终牢牢把握企业领导力建设,使之与企业转型战略紧密结合。

例如,第一次转型期间,IBM于1996年开发出领导力素质(leadership competency)模型来支持“高绩效文化” 。郭士纳先生看到,IBM经理和员工的能力和素质都很优秀,为什么这么优秀的团队会陷入困境呢?于是他强调,领导团队不只要做好日常工作,更要“渴望成功的动力”,要有对“事业的热情”;不只是要有计划,更要注重执行,注重实效;不只是要自己赢,更要整个团队赢。正是这样一种领导力文化,帮助IBM摆脱困境,重新走上正轨。第二次转型,IBM要建立全球整合的企业,光自己的部门成功还不够,还需要与其他部门合作成功。2004年开发出一组新的领导力素质体系,促进新的价值观。其中特别强调跨组织协作和影响,横向的思维。2009年IBM提出“智慧的地球”愿景和战略以后,这个能力体系不仅仅针对领导层,而且扩展到面向每一个IBM员工,每一个IBM员工都应当是具备拥抱挑战、作客户的成功伙伴、全球协作、大局观和系统化思维、建立互信、以理服人、持续转型、注重沟通实效、帮助同事取得成功,九项特质,达到自己的最佳状态。

由此可见,我认为,历经百年的洗礼, IBM做为现代企业的典范已经掌握了持续转型,不断创新的能力。IBM之所以能够活到100岁,我们的制胜关键是掌握了变与不变的艺术。所以企业要知道自己什么能变,什么不能变。不能变的那些就是你这个企业的基因,就是企业的命,命是一定要坚持的,其他的都可以变。而且你该坚持的越坚持,那么该变的就越容易变,这就是有坚持才能善变化,即持以可变,变以可持。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新闻关注排行榜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