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工信 > 其他 >

成都电子信息产业攻略 5年跨进万亿俱乐部(2)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秩名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1-03-24 11:46 
核心提示:量与质的平衡 瞄准产业的高端项目,低端的项目基本不引进。 对于一个产业,不仅只追求总量的增加,对于发展质量方面也应该给予更多的重视。当地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针对这些问题,上述成都经信委人士坦言,从当年沿

量与质的平衡

瞄准产业的高端项目,低端的项目基本不引进。

“对于一个产业,不仅只追求总量的增加,对于发展质量方面也应该给予更多的重视。”当地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针对这些问题,上述成都经信委人士坦言,从当年沿海承接电子信息产业的情况来看,还是能学习一些经验教训,以前他们对行业的选择标准、门槛限制并不高,所以造成土地等资源配置并没有达到最优化。

该人士表示,对于成都市来说,开出的相应药方便是,在招商引资过程中,首先是要瞄准产业的高端项目,低端的项目基本不引进,以前进来的,也在慢慢淘汰转移掉。比如一些电子元器件企业。

“现在的要求是,如果不是高端产业的项目,根本不可能进入成都高新区,对于配套企业,如果没有一定的技术含量,也无法进入周边的配套园区。”他说。

以富士康项目为例,最为重要的便是ipad和8.5代线两部分。上述人士表示,外界都普遍认为只是代工厂,技术含量不高,实际上它们在给企业产品做外观设计、功能设计等方面都有比较高的技术研发水平,可以帮助企业优化原先的设计方案,属于集研发、代工生产一条龙的“高端、向上”模式。

同时该人士透露,目前成都的8.5代线正在努力争取审批,进展比较顺利,今年获批的希望比较大。

不过,记者获得的一份内部材料中也提到,目前成都在电子信息领域的带动作用强、附加值高、核心竞争力强的主导产业龙头项目的引进任务还很重。

对此,“虽然现在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的土地利用已经达到90%多,但是今后还是要不断地想办法引入更多技术含量高的龙头项目。”成都高新区一位招商引资的负责人也曾对记者说。

而在促进当地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水平以及结构调整方面,上述经信委负责人表示,主要从两个方面带动,首先是核心项目带来的更为先进的研发水平以及对人才培养有利于当地产业技术水平提高。目前,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的从业人员近5万人。

其次是本地的企业配套企业被带动发展。例如原来成都的IC设计企业只有10多家,目前已经发展到100多家,集成电路产业实现了从无到完善的产业链。

“我们将帮助四川及成都本地供应商强化面向全球市场的服务能力,提升成都制造业整体产业水平,打造更加完善的供应链及物流体系。”戴尔方面也表示。

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记者从成都市经信委获得的数据显示,2010年该市电子信息产业占生产总值比例约为11.8%,到2015年预计将超过35%。在四川省层面,2010年这一占比约为8.5%,到“十二五”末将提升至约33%的水平。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新闻关注排行榜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