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工信 > 中国移动 >

中国移动入股广电意在双赢

来源:通信世界周刊 作者:陈亮 责任编辑:韩杰 发表时间:2013-11-28 16:36 
核心提示:而广电网络借助中国移动的营销补贴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自身的业务门槛,增强了自身的业务吸引力,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其与提供IPTV业务的宽带市场领导者这个共同的市场对手之间的市场抢夺。

近期,有媒体爆料称中国移动将入股国家广电网络公司(以下简称“国网公司”),引得业界各种猜想不断。那么中国移动入股国网公司究竟意欲如何?

一、合作试点初尝甜头

中国移动完成了与中国铁通融合,拥有全业务牌照之后,便获得了通过中国铁通的固网经营权开展固定通信业务的机遇。但是,由于中国铁通的固定通信网络覆盖情况并不理想,难以支撑中国移动发展的要求、更难以与固网市场的主要领导者(南方的中国电信和北方的中国联通)展开抗衡,尽管中国移动也在加大固定网络的投资建设力度,但由于固定通信网络的管线敷设审批手续繁琐、城市化进程加快也使得敷设难度加大。因此,广电网络便成了优质合作伙伴的人选,中国移动的部分分公司也积极开始了与广电网络合作的探索。

与广电网络开展业务合作主要有两个层面:首先是网络资源层面的合作。该层面的合作主要是网络资源的合作共享,中国移动主要是提供互联网接入资源、广电网络主要是提供管道或线缆资源(特别是各社区的末端接入资源)。由于广电网络的覆盖程度相当高,因此实际上给了中国移动以理论上可以与固网市场主导者相抗衡的条件。

其次是业务资源层面的合作。该层面的合作主要是业务捆绑销售和业务渠道共享,中国移动通过“广电宽带”业务的联合推广,在新建小区等市场上受到了不少消费者的青睐;而广电网络借助中国移动的营销补贴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自身的业务门槛,增强了自身的业务吸引力,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其与提供IPTV业务的宽带市场领导者这个共同的市场对手之间的市场抢夺。

这种双方互利互惠的合作方式在推出之后,虽然双方都有一定程度的得益,但也带来了业务支撑流程界面有待磨合等问题,更为关键的是,各地的广电网络存在着“群雄割据”的现象,使得这种业务模式一是难以快速复制;二是难以形成业务合力。因此,中国移动必须寻求更加强有力的合作伙伴。

二、携手国网公司意在双赢

国网公司的成立,使得中国移动有机会在新市场上再次觅得发展良机。目前中国移动的主要客户群体划分为个人客户市场、集团客户市场和家庭客户市场三个领域,其中的个人客户市场、集团客户市场都有较为成熟完善的产品体系和业务模式,经过了多年的运营也在相应市场上取得了一定市场地位。

家庭客户市场却是中国移动的一片“新战场”,在完成了与中国铁通的融合之后,中国移动的家庭业务机构才逐渐完善起来;但即便如此,中国移动在家庭客户市场上的产品体系相对其他两个市场也显得较为单薄。此外,移动互联网的浪潮对传统运营商的冲击日益明显,今年以来电信运营商的传统业务指标(平均用户通话分钟数、平均用户短信发送量)持续下滑,个人市场的管道化现象也有抬头的趋势;在集团客户市场方面,电信运营商目前的运营手段依然是延续先前的做法,以传统集团业务为主导,一旦各类集团、行业应用的提供者借助移动互联网的新动力进入集团客户市场,电信运营商也可能逐渐成为管道商。因此,抢占家庭客户市场显然是开辟新战场,寻求新增长曲线的重要举措。

笔者认为,中国移动与国网公司寻求双赢的价值点可以体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是国网公司的资源与平台价值突出。从目前国网公司规划的“一中心、三系统、六基地”的业务架构来看,全国有线电视网络内容分发交换中心和全国有线电视网络运营支撑系统、内容管理系统、全国有线电视骨干网传输交换系统将成为全国广电网络互联互通的核心交换平台。借助这个平台,中国移动有望可以从网络资源和业务运营两个方面打通各地广电网络的关节,进而将业务合作通过这个平台推动落地。尽管中国移动的TD-LTE网络即将在全国铺开,而且TD-LTE网络的无线数据传输能力具有明显的先进性和优越性,但实际上TD-LTE网络并不是家庭用户接入的最佳承载,家庭客户特定的使用习惯所带来的呼吸效应、家庭客户对网络使用的高频密度都使得目前的无线数据传输技术难以承受,因此,解决“最后一公里”依然是中国移动必须面对的挑战。

此外,六大基地中的广播电视内容集成基地、广播资源集成基地、数字电视出版物集成基地、数字电视互动教育内容集成基地、综合资讯服务基地和数字电视互联网内容集成基地都是中国移动在拓展移动互联网新市场的最佳内容合作伙伴,中国移动的互联网公司已经是箭在弦上,国网公司庞大的内容资源使得中国移动也有了大做文章的空间。(责任编辑:韩杰)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新闻关注排行榜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