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工信 > IPTV >

IPTV和OTT TV将并存

来源:CCTIME飞象网 作者:马秋月 责任编辑:韩杰 发表时间:2013-11-01 09:23 
核心提示:除了一些技术困境外,摆在OTT TV面前的另一个问题就是盈利模式的问题,由于市场潜力巨大,厂商们为“占领”各种新终端、培养用户认可度的市场高地竞争激烈。以及用户对OTT TV业务的付费意愿低。

文章原标题为《IPTV和OTT TV将并存 融合发展成趋势》

在“宽带中国”战略和三网融合的政策推动下,IPTV和OTT TV同样拥有发展机遇,竞争激烈但都不足以称雄争霸,因为自身发展有不可规避的硬伤。专家称,二者会在一段时间内并存,IPTV和OTT TV融合发展成为发展趋势。

IPTV: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在近日召开的2013IPTV产业峰会上有组关于IPTV的数据,截至目前,全国IPTV用户数已经达到2600万。

而且由于宽带中国战略的实施,运营商免费升级网络带宽,并通过“智能机3G+宽带+IPTV”的方式捆绑推广IPTV,甚至有的省份开展“3G手机+宽带”送IPTV的模式。据统计2013年1-5月,我国IPTV业务用户净增310.8万户,同比增长46.4%,达到2485.1万户,预计2013年年底将达到2920万户。

但是一片繁荣的数据景象下面还是有一些尴尬存在,说IPTV尴尬,是因为它直播不如有线、互动不如互联网电视。尤其是OTTTV的迅猛发展,冲击着IPTV机顶盒的市场份额,致使IPTV机顶盒占比呈下降的趋势。例如2013年,中国电信市场上IPTV机顶盒发货量与2012年发展相当,高速增长遭遇瓶颈。

另据业内人士分析,今明两年电信运营商的投资重点将是4G,IPTV能够分到的投资成本将会维持现状甚至减少,这将直接限制了其发展IPTV用户的速度。

当然很多事情并不能一概而论,“虽然在2012年之前,IPTV的生存空间好一点,但之后,在OTT TV冲击下,生存空间小且差。”三网融合专家吴纯勇说,“当然,IPTV普及的可能性也有。比如针对老年人群(40岁/50岁/60岁)以及原来那些习惯用遥控器的人群,还有市场空间。”

OTT TV:后起之秀不容小觑

对于处在开放且发展的市场来说,从来不乏“热闹”这个标签。虽然IPTV的市场格局基本确定,但是OTT的兴起又为电信运营商重新争夺和划分视频领域格局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OTT TV这个后起新秀成为令人垂涎的大蛋糕。

据格兰研究发布《2013中国机顶盒白皮书》显示,截至2013年9月,OTT TV机顶盒市场占比由2012年的4.7%上升到15.1%,增幅达10.4%。

中兴IPTV/0TT全球总监在去年一个公开峰会上曾表示,中兴在印度的项目发现,一旦到了10万或者更多户,OTT要远远高于IPTV。

当然,不能一厢情愿地认为OTT TV发展道路就是没有一点荆棘的,它也有不可规避的硬伤。除了一些技术困境外,摆在OTT TV面前的另一个问题就是盈利模式的问题,由于市场潜力巨大,厂商们为“占领”各种新终端、培养用户认可度的市场高地竞争激烈。以及用户对OTT TV业务的付费意愿低。

同时,不容忽视的是,尽管有多家互联网电视牌照商,但如果缺乏关键的本地直播内容,用户也不会放弃原来的电视服务供应商而转投互联网电视运营商。缺少了关键内容的OTT运营商,也就意味着丧失了关键的竞争力。

从睥睨到共结连理

所以,未来市场并不是一强称雄天下。IPTV和OTT都有各自的优势和发展瓶颈,虽然OTT本身面临的问题在短时间内难以解决,这也让IPTV有继续存在的机会。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二者会并存。

既然二者在一段时期内会并存,运营商也从最初被管道化的危机感中理出发展头绪,IPTV与OTT TV融合成为公认的方向。

电信运营商为了突破瓶颈推出IPTV+OTT业务。例如中国电信内部员工透露,因为网络基础设施较好、IPTV用户群规模大,中国电信更愿意保留IPTV的名义,而将OTT的内容附加到IPTV上。“但对于新增用户或者未覆盖的用户,中国电信则也会推广纯OTT业务。”该人士表示。正所谓“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相较之下,中国联通采用的方式就不同,因为用户规模小,就更青睐OTT业务。例如2013年10月,天津联通推出IPTV+OTT的业务以“沃TV”命名。

而对于中国移动来说,其在加强固网建设的同时也在加紧部署OTT TV业务,通过OTT TV业务的开展,期冀改变其在IPTV上落后于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的市场格局。

在国内曾经创造了“上海模式”的IPTV,在上海又开始了“IPTV+OTT TV”探索,业内人士认为这是在避免被OTT TV管道化所做的自救。尽管这样,一个是开放,一个是封闭,一个是海水一个是火焰,融合是必然,阵痛也难免。
 

(责任编辑:韩杰)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