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工信 > 3D技术 >

3D技术、智能化将成为2011年彩电行业亮点

来源:和讯科技 作者:安永成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1-02-15 10:44 
核心提示: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消费类电子产品展会,每年在美国举行的CES(国际消费电子展)被认为是未来一年消费电子新技术、新产品及发展趋势的风向标。据报道,从本届CES大展中, 3D电视、智能电视已经成为行业主推的产品。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消费类电子产品展会,每年在美国举行的CES(国际消费电子展)被认为是未来一年消费电子新技术、新产品及发展趋势的风向标。据报道,从本届CES大展中, 3D电视、智能电视已经成为行业主推的产品。3D技术、电视智能化将成为2011年彩电行业发展的亮点。

3D电视引领未来新型电视的潮流

众所周知,人耳有立体感是因为人的两耳对同一点的声音存在时间差,通过大脑的综合、判断,就可以大致知道声音的方位,单耳就不会产生立体感。同样人的两个眼睛从两个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也会产生立体感。人类用以感知空间的主要机能有两眼视差、幅辏作用、焦点调解、运动视差等。人眼的立体视觉主要依靠双目视差(binocular parallax)和运动视差(motion parallax)产生。双目视差是指双眼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景物时,分别获得有细微差别的一对视觉刺激的生理现像;运动视差是指移动头部时,看到同一景物不同视觉刺激的生理现像。三维显示理论和实践证明,大脑有视差刺激的生理现像时,经人眼和大脑的生理融合、判断及经验等,即可产生立体视觉。

所谓3D电视是指立体电视,与普通二维平面电视相比,立体电视提供给人们的视觉享受应有图像的纵深感。如果说2010年是3D的产业化元年,那么2011年则是3D产业化发展的一年。全球3D产业的发展超出了所有预测家的想象,2010年全球3D电视出货量达到250万台,2013年将达到2700万台。我国消费者对3D电视也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中国立体视像产业联盟的消费者调查的数据显示,73.7%的消费者未来3年内有购买3D产品的意向。随着相关3D产业标准在全球陆续推出 和类似《阿凡达》等3D影视作品的风靡推动了3D电视的发展。

但是从目前的市场现状来看,3D电视的推广也存在着一些挑战。如立体电视的国际标准尚未出台,各个企业现有的立体电视体系并不统一,互不兼容,时分式和光分式立体电视都存在某些缺陷。

“时分”,来自英文“Time sequential”, 时分法以一定的速度,轮换的传送左、右两眼的图像,显像端在一个荧光屏上轮流显示左、右两眼的图像。观看者需戴一副液晶眼镜,眼镜用一个与发送端同步的开关控制。当左眼图像出现时,只有左眼的液晶眼镜透光,右眼的液晶眼镜不透光;相反,当右眼图像出现时,只有右眼的液晶眼镜透光,左眼的液晶眼镜不透光,左、右眼睛只能看见各自的图像。这种方案的优点是有一定的立体感,但由于两眼轮流观看,不仅降低了图像的亮感,而且每个眼睛的场频降低了一半,加大了图像闪烁感,长时间观看会造成视觉疲劳,会有头晕、恶心的感觉。

“光分”则为“Polarization sequential ”(即偏振光分离)。光分法将用左、右摄像机摄取的、供左、右两眼观看的图像,分别用偏振方向正交的两个偏振光投射到人眼,观看时戴上一副可透过偏振光的眼镜,使两眼分别观看到各自所需的图像,通过大脑融合的结果,就可以形成立体电视图像。这是戴眼镜方式中最好的一种方案,但观看时不能歪头,立体感有效位置也较小,同时这个方案的设备比较复杂,成本较高。

自由立体显示方式(auto-stereoscopic)是一种不戴眼镜的立体显示方式,或称裸眼立体显示方式。它一般借助粘贴在LCD等显示屏表面的各种光学平面,将LCD显示屏像元同时分别显示的立体图像对,经光学平面改变光线射出方向,分别呈现在左、右眼,使得在一定的视场范围内,不用借助其它工具就能看到立体电视节目。

上述几种立体显示方式本体及配套设施价格昂贵、3D片源短缺、佩戴3D眼镜的立体电视使用不便;长时间观看引起的感官不适等健康隐患问题都成为3D电视发展的阻碍。针对这些问题,TCL走在了行业的前端,做法值得众厂商借鉴。针对片源短缺的问题, TCL智能互联网3D电视,运用智能3D编码算法,集成了业界领先的3D显示技术和应用技术,配有业内领先的3D智能引擎,可以解码当前市面上所有3D视频格式,并且通过HDMI 3D、USB 3D接口实现的全通道逐点“2D转3D”功能。同时自带的后台支持系统还人性化的提供免费在线 “3D影院”并可以实现在线升级,让消费者足不出户在家里随时观看3D大片。为了最大化考虑到用户的视觉感受及用眼健康,TCL智能互联网3D电视采用液晶电视自然光技术,防频闪、抗干扰技术,自动延时和超宽视距技术等一系列科技技术,给在保证3D效果的同时给予消费者一台真正全能、舒适、健康的3D电视。

在2011 CES展上,TCL是唯一一家所有电视产品均采用3D显示技术的企业。TCL作为目前全球惟一一家横跨裸眼、时分式和光分式三大3D显示技术的企业,具备领先的技术优势和产品储备,除已投入商业使用的裸眼3D电视外,还推出了时分眼镜式与偏振光眼镜式(也称光分式)两大类3D LED高清互联网电视,其中P10系列以65英寸的超大规格,成为当前全球最大的3D互联网电视,展示了中国彩电产品的实力。

电视机进入智能时代

电视机经历了从黑白到彩色、从模拟到数字、从球面到平板的几个发展阶段。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视机进入了智能时代。所谓智能电视就是指具备开放式平台操作系统的电视。在此次的CES展上,电视厂商纷纷认为电视产品未来的发展必定是趋于智能化。电视不再是一件单一的收视家电产品,在搭载不同操作系统的基础上,融入高科技人机互动技术, 如语音识别、人脸识别、姿态识别等,把电视机变身成为超乎人们想象的、集多功能为一身的智能电子产品是彩电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中国彩电厂商在此次CES大展上的展示的智能电视产品无论是视觉效果或功能性、操作性都不示弱于国际一线电视品牌,体现了中国彩电行业的国际竞争实力。还是以TCL为例,继2010年年初推出“家庭互联网战略”,成功的将互联网应用植入到电视机功能之后, 在本届国际消费电子展上又展示了3D智能家居电视,通过手势识别、语音识别技术等,让用户在客厅里就可以声控窗帘、灯光、空调等电器,同时监控周边环境,还可以语音点歌、读报。TCL智能电视使用的是当今最热的android操作系统的智能电视,最大的特点是该系统平台对外的统一开放性,可连接互联网享受整个网络世界的资源,同时可以把成千上万的第三方软件提供给用户选择,根据需要个性化安装。

智能化电视处于刚刚起步阶段,从此次CES展上反映出有些厂商对“智能化”的解读存在一些误区。把“智能化”电视产品功能复杂化了,忽略了用户的操作体验。厂商应该意识到电视的使用者不仅仅是紧追潮流的年轻人,还包括老年人和儿童,因此,电视不能因为“智能化”而变得复杂、难以操作,必须注重产品的人机交互设计,同时满足用户的视觉体验这一电视的最基本要求。

无论是3D技术还是智能化发展,电视机最终是一个服务消费者的家庭娱乐产品。彩电制造厂商应以需求为本,在产品研发过程中考虑到用户的使用体验,为消费者提供人性化的,健康的产品。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今日头条

    更多>>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