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工信 > 3G >

邬贺铨:下一代互联网的中国机遇与使命

来源:中国教育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2-07-18 13:21 
核心提示:国内的下一代互联网发展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会。国务院确定了宽带中国战略,启动宽带中国创新发展工程,加快发展光纤接入和无线移动通信,开展LTE规模商用示范,实施下一代互联网商用推广,推进数字电视网建设。

互联网技术正处在换代前夕,技术走向尚未定型,但以IPv6为起步点已成事实。在此基础上,CNGI的发展将面临众多新的机遇与挑战,例如,云计算、两化融合、三网融合、宽带中国战略、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智慧城市等的广泛应用,都将为我国互联网技术与应用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当前需要抓住宽带中国战略的实施、抓住3G和LTE的发展,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的普及,推动向IPv6的过渡。

CNGI作为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在推动下一代互联网的发展中应起到引领作用。IPv6是下一代互联网的起点,向下一代互联网发展的革命路线虽然没有明确其寻址协议一定基于IPv6,但从目前所提议的技术方案来看,IPv6的帧结构留有支持各种新技术功能的时隙。革命路线与IPv6并不矛盾。

IPv4地址协议转向IPv6地址协议是下一代互联网的起点,将对移动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持作用。云计算是当前互联网基础架构层面的主要发展趋势之一。云计算的服务模式可以分为三大类,即SaaS,PaaS和IaaS。 对于提供者而言,云计算有三种部署模式,即公共云、私有云和混合云。借助虚拟化技术和云计算的部署,互联网应用的规模和环境将进一步扩展,下一代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将为这种部署提供更加高效和更大规模的基础平台。

三网融合、宽带中国、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新技术和应用的结合,为CNGI发展注入新的内容。

以制造技术为代表的工业信息化发展使网络化和全球化成为工业制造两化融合的关键基础。信息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不断推动生产方式发生改变。“从上世纪60年代的刚性化制造,到80年代的柔性化制造,90年代的智能化制造,再到本世纪初的网络化制造和全球化制造,及2010年后的绿色化制造,信息化网络技术成为生产方式变革的方向。”胡锦涛总书记在2010年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进一步推动了两化融合的发展进程,为下一代互联网的应用提供了保障。

电视的网络化和智能化及三网融合,是互联网进入广播电视领域应用的体现。电视节目和终端经历了从模拟到数字;从地面到卫星;从无线到有线;从固定到移动;从电路到IP;从广播到点播;从标清到高清;从2D到3D;从视频到多媒体;从终端到云端;从硬件到服务;从功能电视到智能电视的发展历程。数字化的电视节目可以在地面无线广播网、有线电视网、卫星网、移动通信网、互联网和可管理的IP网上传送,三网融合给用户以屏蔽上述不同网络差异的体验。

移动网络向高速和宽带无线网络的演进,推动LTE向全IP化的发展,关键技术从OFDMA到多点协作、移动中继和MIMO优化等,使高速移动宽带网络成为支持下一代互联网发展的关键技术平台。按照市场研究公司Canalys的数据,2011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4.877亿部)首次超过PC(4.146亿部),而PC发货量中更有15%来自于平板电脑。 2011年智能手机销量全球4.72亿部,占手机1/3,中国1.18亿部,占手机26%,为全球1/4。移动终端和智能终端的广泛应用是推动下一代互联网高速发展和普及的新动力。

物联网M2M应用对高带宽有着海量的需求,发展物联网给发展下一代互联网开拓了新的应用。在2010上海世博会期间,上万个安全监视摄像头安装在公共汽车、卡车和应急车辆上,如果采用8Mbps的摄像头,一小时将产生3.6GB的数据量,如果半数的摄像头每天累计传送2分钟,一个月将产生18TB,这高于2007年全球的移动数据量。物联网带来的大量数据交互和丰富的应用创新,必将推动基础网络技术向下一代互联网的迅速演进。

智慧城市与智能城市、数字城市、无线城市的规划与发展,也需要建立基于下一代互联网技术的基础网络架构。无线设施是数字城市设施的关键组成,但无线城市仅仅是数字城市的第一步。数字城市(或称为智慧社区、信息城市、电子城市等)则指的是基于开放的产业标准组合宽带通信设施、灵活的面向计算的设施和创新的服务来连接社区以满足政府和它的雇员、市民及企业的需要。数字城市提供可交互的、基于互联网的政府服务,这些服务使能泛在连接性以实现政府内跨部门和雇员及外部到市民和企业的关键的政府流程的转型。而智能城市被定义为城市的虚拟重构或称为虚拟城市、智能环境、创新与ICT共存的地区、多层的区域创新系统。

智慧城市的概念与数字城市或智能城市相同,都是聚焦在ICT设施的作用,但智慧城市更多的是关注人力资源/ 教育、社会、有关的资源及环境作为城镇化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的影响方面。

2010年在全球互联网流量中,美国6337PB/月,占全球31%,韩国2196PB/月,占全球10%,中国1277PB/月,占全球6.3%。而人均互联网流量最高的国家分别是韩国45.55GB/月,加拿大22.88GB/月,美国21.10GB/月。对全球下载速度最快的国家的统计数据显示,最高为韩国16.6Mbps,日本8Mbps,荷兰6.5Mbps 。我国与这些国家在互联网的应用和技术发展上均有一定的差距。

同时,移动互联网使用量占目前全球互联网使用总量的比重越来越高。自2010年以来,通过移动设备访问互联网的人数增加了一倍。市场研究机构StatCounter统计,今年1月份的全球互联网使用量中,移动设备(不包括平板电脑)所占的比例达到8.5%,比上年同期增长了一倍。,预计2011~2016年,全球移动数据流量平均年增78%,2016年将较2011年增18倍。2016年全球移动数据业务量中2/3为视频,为2011年的25倍。预计2016年中国产生的移动数据流量占全球10%以上(2011年是5%)。2016年平均的移动网连接速度为2.9Mbps, 为2011年(189kbps) 的9倍。2016年 39%的移动设备能够连接IPv6, 2011年仅为10%。

国内的下一代互联网发展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会。国务院确定了宽带中国战略,启动宽带中国创新发展工程,加快发展光纤接入和无线移动通信,开展LTE规模商用示范,实施下一代互联网商用推广,推进数字电视网建设。实施物联网和云计算创新发展工程,加快NGI、3G/4G、高性能计算机、高端服务器、网络存储、安全防御、数字电视下一代传输、三网融合智能终端的产业化和应用。国家宽带创新战略中要求2015年城市和农村每户接入带宽分别达到20Mbps和4Mbps。同时,国家三网融合试点方案中规定2012年试点地区要实现100Mbps接入
“十二五”规划中更加明确地提出了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的战略目标,第一,积极构建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形成超高速、大容量、高智能国家干线传输网络; 全面提高宽带普及率和接入带宽; 推动物联网关键技术研发和在重点领域的应用示范; 加强云计算服务平台建设; 实现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三网融合。第二,加快经济社会信息化,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大力推进国家电子政务建设。加强市场监管、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重要信息系统建设。第三,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最终加快建设宽带、融合、安全、泛在的下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推进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

IPv6是明天的技术平台,它的采用保证了互联网的增长前景,开拓了我们创新的空间,将在未来深刻地改变我们的生活。CNGI作为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必将肩负起中国互联网高速发展和全面建设信息社会的新使命。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今日头条

    更多>>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