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终端 > 智能电视 >

我国智能电视如何掌握未来命脉(2)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3-02-28 16:05 
核心提示:话语权之争 虽然,我国的智能电视企业正在成为国际标准中的引导者,但不可否认的是,国际上仍有不少国家对于标准的话语权虎视眈眈。 2012年7月20日,日本总务省总务大臣川端达夫对外表示,日本KDDI公司基于互联网应

“话语权”之争

虽然,我国的智能电视企业正在成为国际标准中的引导者,但不可否认的是,国际上仍有不少国家对于标准的话语权虎视眈眈。

2012年7月20日,日本总务省总务大臣川端达夫对外表示,日本KDDI公司基于互联网应用基础上的智能电视终端已经完成,未来日本必须成为全球智能电视国际标准的权威制定者。外界对此的理解为,日本有意在将智能电视的主导技术话语权掌控在自己手中,企图在游戏规则的制定上比其他国家争夺到更权威、更多的话语权。

与此同时,目前国际上立体显示技术规范的制定也是多个标准组织的工作重点。如:美国消费电子协会于2012年5月11日颁布了红外同步主动式3D眼镜规范;美国高级电视业务顾问委员会正在制定3D广播传输规范,内容将包括实时传输和非实时传输的协议。

那么,为什么这些国家如此重视参与国际标准化的制定工作呢?范科峰表示,标准对于产品和行业具有重要的引导和带动作用,尤其是智能电视领域,谁能优先主导技术标准,将自己创新的技术提升为国际标准,转化为自主知识产权,谁就拥有了竞争的主动性,就能够引领智能电视未来的走向和趋势。

俗话说,一流的企业做标准,二流的企业做品牌,三流的企业做产品。在消费电子领域,也没有永远的赢家。所以,很多国家和企业都开始意识到,若要保住品牌在世界同行业中的竞争力,扼住了竞争对手的咽喉,就需要做游戏规则的“操盘手”。

联合起来才有未来

有激进的业内人士表示,当前阶段,仍有不少国内智能电视生产商热衷于智能电视、云电视等技术的概念炒作,并没有逃出标准不一、相互攻伐的怪圈。

范科峰也坦言,我国的智能电视标准其实是与世界同步发展的,距离成熟和完善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

“一般来说都是先形成行业标准、国家标准,然后才推到国际标准,但是智能电视比较特殊,它的技术变化非常快,产业更新速度也很快,所以标准体系‘等不得’。”范科峰说,目前的策略是,先把国内的一些成熟的技术,形成标准草案,直接推到国际上,抢占先机。

当前阶段,我国的黑电产业深陷“薄利”泥潭,相比传统的电视面板技术竞争,智能电视对企业的策略开发、市场需求开发、产业融合开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此,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副会长白为民认为,智能电视企业发展的重点将是加快转型发展方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而其重中之重是突破核心技术、提升创新能力。这就需要智能电视产业生态链上各环节的有机结合,同时需要各大智能电视厂商抛弃自我独行的理念,联合起来共同发展智能电视产业。

范科峰说,目前国内的科研院所以及相关彩电企业成立了一个智能电视标准工作组,包括TCL、海信、创维、长虹等国内知名家电企业都参与其中,希望综合这些企业的技术优势,形成预案,并以此为根基,全力争夺全球智能电视新时代的主导话语权。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今日头条

更多>>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