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顿下“不离场”:LG手机连续9个季度亏损(2)
如果将今年其他知名手机厂牌的旗舰机放在一起比较,可以看到G6除了全面屏这一卖点,其他方面并无耀眼之处,但是这样一款产品的售价竟高达人民币5000元以上。此外,LG还有做出了一个看似合理的选择,G6不在中国市场发售。各种错误出牌,导致LG G6销量不及预期。
据BusinessKorea最新报道,LG G6目前的销量不超过200万部。比这更为严重的是,这已经是LG高端G系列产品连续三年呈现销售低迷。至少目前来看,这一现状并没有好转的迹象。而且,LG手机已经成为LG综合业务中拖后腿的减分项。
舍弃中国转向国际仍未改颓势
LG G6没有在中国市场发售一事,让外界开始猜测LG是否要再次退出中国市场。
不过,LG官方并没有明确表示这一态度。只是,LG近期发布的多款产品(包括G6)均未在中国上市,据传LG即将发布的V30也不会率先登陆中国市场。这些举动的背后,似乎都是在刻意回避中国市场的锋芒。
其实,LG这些举措并不难理解。根据第三方数据,2016年LG手机在中国市场的份额还不到0.1%,亏损严重。也就是说,LG手机2016年在中国市场的出货量约为46.7万左右(按照IDC关于2016年中国市场手机出货总量4.67亿台计算),与OPPO(出货量第一)的7840万台相差万里。
当然,LG移动业务此前就曾退出过中国市场。时间回溯到2012年,彼时的LG没有跟上3G大潮,几乎将它多年在中国市场的经营成果消耗殆尽,公司出现转岗、裁员的负面消息,而持续的亏损又导致LG无心继续维护原有渠道。随后,LG手机选择退出。
直至2013年下半年,LG借着4G牌照的契机重回中国市场。回归后的首款产品就是LG G2,被LG视作主打高端的诚意之作。只是,当时国内市场的消费者对智能机的接受度正在培养阶段,价格敏感度较高,而LG 4000元以上的高端机型显然不是市场所需要的。结果也正是如此,G2未获成功。
此外,当时的中国手机市场风云突变,众多主打性价比的互联网品牌崛起,与传统手机厂商一同竞争。其中,主打性价比的小米就是成长最快速的一个品牌。面对这样的市场环境下,LG的应变能力明显落后。此后的G3、G4,都没能带来业务增长。而主打模块化的G5,如今已被LG放弃。
此次,面对在中国市场的惨淡,LG虽然没有明确表示会退出中国,但注意力已经移至欧美等地区。从LG在美国市场的情况来看,目前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有数据显示,LG第一季度在美国智能手机市场创下佳绩,出货量排在苹果和三星之后位列第三,市场份额达到了20%,这是其在美历史最高水平。
只不过,从财报数字不难发现,LG在美国市场的增长,并没有改善其整体手机业务的亏损,而避开中国市场究竟是否是明智之举,还有待验证。
日韩系手机坚守“不离场”策略
手机市场的残酷竞争,很难让人记住前五名以外的名字,而归属在“其他”类别里的厂商,也在不断发生更替。(责任编辑:方向)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