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品牌打响数码相机狙击战
今天,当人们走进电子商品卖场购买数码相机时,很多人都会惊叹最近几年里,日本品牌相机价格的快速下降。
这背后,是爱国者与国外知名品牌间一场鲜为人知的大战,今天,国内的相机购买者们正在从中受惠。
2005年,国内的数码相机橱窗被清一色的日本品牌占据:佳能、索尼、尼康、奥林巴斯,入门级价格也得三四千元。互联网数据中心2005年3月发布的一份《2004-2009年中国数码相机市场分析报告》显示:2005年,中国数码相机市场规模将近449.5万台,较前一年增长65.9%;2006年,中国数码相机市场规模将达635.3万台,总体销售额约146.2亿人民币,其中进口相机总价值高达13亿美元。
“如此巨大的市场,不能没有中国自己的品牌。”爱国者董事长冯军决定放手一搏。
彼时,爱国者的U盘已在市场上占据了绝对优势,MP3、MP4、MP5的销售也业绩斐然。刚刚在对韩国三星数码播放器的战役中取得完胜的冯军,想用同样的方法来对付日本数码相机。
但相对于国外品牌,国产数码相机有两个无法回避的劣势:一是品牌,二是技术。日本企业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数码相机的研制,进入90年代,索尼、佳能、奥林巴斯、尼康已经相继开始在中国推出新品了。
困难接二连三。就在爱国者入市不久,一场国产数码相机的集体大撤退不期而至——一系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数码相机生产线的国内知名企业相继放弃了赔钱的数码相机业务,最终,曾一起投身数码相机领域的数家国产品牌,只剩“爱国者”。
冯军决定坚持,这一举动当时被很多业内人士称作“找死”。但“宁可找死,也不等死”的他,有自己的打算。
“数码相机的核心技术可以边做边学。即便一时没核心技术,也完全有胜出的可能。就像日本相机,大都采用德国制造的镜头,但这并没妨碍日本相机超越德国制造。”他认为“爱国者”可以利用多年的积累,尝试将日本品牌的技术优势与国产品牌的成本控制和渠道优势结合,进行自主技术研发。
2005年,“爱国者”推出两款700万像素数码相机,售价分别为1499元和1799元,价格远低于同样配置的日本品牌。不久,华旗正式向市场推出中国第一台800万像素数码相机,全球同步上市,定价2999元。
与之相伴随的是,9个日本数码相机品牌在全球其他地区价格不变的情况下,突然异常默契地在中国地区降价,幅度平均在1000元以上。
有媒体算了一笔账,中国人每年大约消费600万台日本数码相机,“爱国者”相机上市之后,日本品牌肯定被迫降价,“一台平均降1000元,600万台相机就是60个亿。”
虽然成功狙击了日本相机,但2006年还是成了冯军最难熬的一年。数码相机连续出现投入性亏损,2005、2006两年亏损的研发费用高达6000多万,不断吃掉集团其他部分的盈利。
2006年年底,华旗14年来第一次从高层到员工都没有分红。公司里愁云惨雾,甚至有数码相机部门经理因压力过大而辞职。
冯军亲自到各个部门给员工鞠躬,“大家一年辛苦了,没有挣钱是我冯军的错,是我坚持要做数码相机”。
道歉之余,冯军不忘加上:“但是我相信我们将来一定能把日本品牌打败。另外我们要挣钱,数码相机未来的市场非常大,只要我们品牌能占领前三位的市场份额,就一定能拿到非常好的利润。”
冯军最信奉“行胜于言”、“水滴石穿”。他亲历过MP3市场国产品牌战胜三星的“恶战”,也眼见国产彩电硬生生把日本品牌一步步在中国市场上拖垮,“总有一天,数码相机领域也一定会出现国产品牌逼着日本品牌玩命大跳水的现象!”
坚持自主创新和“中国创造”,爱国者数码相机迎来了国际、国内消费者的认可。(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