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终端 > 消费类电子产品 >

手机媒体报道突发事件仍存缺陷 3G发展有望改变(3)

来源:今传媒 作者:周昌献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1-03-27 06:32 
核心提示:3.把关人缺失的原因 (1)手机媒体的无政府状态。网络媒体的崛起使传统的大众传播演变为个人化的双向,既赋予了受众更大的主体性,也带来了传播的无序化。手机媒体作为网络媒体的延伸,一旦进入传播过程,便没有了传

3.“把关人”缺失的原因

(1)手机媒体的“无政府”状态。网络媒体的崛起使传统的大众传播演变为个人化的双向,既赋予了受众更大的主体性,也带来了传播的无序化。手机媒体作为网络媒体的延伸,一旦进入传播过程,便没有了传统媒体“把关人”对信息的过滤、筛选,陷入了一种“无政府”的状态,使得一部分别有用心的人有机可乘,肆意在手机媒体上传播大量虚假、淫秽、破坏社会稳定的信息。因为他们的行为“没人管”。

(2)传播者的双重身份。在手机媒体的传播中,信息的传播者往往也是接收者。突发事件的报道中,手机媒体在传播过程中传递的信息需要有相关个人或组织进行删选、整理、过滤。由于信息的收集受大众主观的影响,在这个阶段,广大手机媒体使用者便是“把关人”,起着对自己的传播信息的审核作用。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对自己所传播的信息作出正确的判断,因而使得“把关人”长期无法介入手机媒体的传播过程之中。

(3)手机媒体的虚拟性。人们通过网络正在不断进入一个虚拟的社区中,即网络社区。在庞大的手机用户群中,唯一的身份识别只是一串数字,个人没有权利对手机用户进行身份调查。在一个身份完全隐蔽的环境之下,个人的道德往往不受约束,这给手机媒体的监管带来巨大的难度。

(4)手机媒体传播时间地点的随机性。由于手机媒体的大量信息都是通过手机随时发送的,大范围信息的横向整合与提供都是由网络系统自动提供,所有的终端、用户都有可能是信息发布主体,而不仅仅是单一的某一个手机网站或个人。同时,传播者可以在瞬间完成信息的传播任务,这给“把关人”的介入带来巨大难度。

(5)政策法规的滞后性。法律往往滞后于科技的发展,网络传播的飞速发展与相关政策法规管理的落后形成鲜明对比。手机媒体作为一个新生的事物,管理机构还缺乏相关的管理经验,管理手段和方法更新总是慢于手机媒体信息传播所产生的问题。

(二)如何增强“把关人”的作用

正义是人类社会具有永恒意义的基本价值追求和基本行为准则,它是人类弥久常新的文化精神现象,可以说,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不断追求社会正义的历史,构成人类社会制度建设的精神指向。加强舆论监督变得尤为重要,从信息的源头着手,对在同一时刻向大量手机用户发送信息的用户进行监控(这个措施目前已在实施,且效果明显),可以有效控制虚假、垃圾信息的大量传播。

实行社会监督和举报机制,重视发挥社会监督的力量,对传播有害信息的手机用户进行社会性检举,使人人都来成为手机媒体的“把关人”,形成良好的舆论环境,在突发事件的报道中,呼吁社会及时对传播引起恐慌的信息进行曝光。

加强传播主体的自我监督,建立主流的手机传播媒介,无论在何种媒介时代,人们不会轻易改变对主流媒介的信赖感,只要及时地帮助手机用户了解客观事实真相,在贴近用户、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上下功夫,手机媒体也会帮助主流的声音在社会舆论中形成正确的引导。如手机报传播的网络端在突发事件报道中能有效地对信息进行删减、过滤、编辑,及时地向手机用户传递正确的信息。

要提前建立对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预案,一旦发生突发性事件,立即启动预案,按照法制化、规范化的程序处理,在第一时间向手机用户传播权威信息,解决政府失语问题,并且在随后发布的消息中,着重报道阶段核实情况、政府的应对措施和公众防范措施等,有效避免出现虚假新闻和有害信息的泛滥。

三、3G使手机媒体在技术方面走向成熟

(一)3G手机面对突发事件的应用

2010年4月27日消息,近日,由宇龙酷派与中国移动携手提供的2.6万台TD(中国移动自主研发的3G网络)手机在世博会的安保工作中亮相,通过加密通信技术、TD视频技术等创新技术来实现快速查询、快速调度、快速处理等解决方案,TD技术和TD手机将首次接受国际大会的检验。这是3G技术面对突发事件的一次大练兵。3G手机的特点便是高速度、多媒体、个性化。这为突发事件的报道带来了许多便利之处。一是传输速度快。3G手机传输的高速度是保证新闻报道时效性的重要技术条件。二是互联互通互操作性好。3G手机的互联互通互操作,为新闻采访和报道中的双向或多向实时互动提供了技术保障。三是实时的视频对话。3G手机的视频通话功能是现场报道的有力工具,是新闻报道现场的可靠来源。四是稳定性强。3G手机具有较高的稳定性,是新闻采访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相关新闻>>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