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终端 > 消费类电子产品 >

日本光伏业遭重创 流失订单大部分会转向中国(2)

来源:中国经营报 作者:叶文添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1-03-20 15:02 
核心提示:订单流向何处 此次地震将对日本光伏产业上游的多晶硅至下游的电池、组件,都将造成巨大影响。 目前,日本光伏行业的产量占全球的20%~30%,这在短期内将造成多晶硅价格和电池价格进一步上涨。英利集团的人士表示,因

订单流向何处

此次地震将对日本光伏产业上游的多晶硅至下游的电池、组件,都将造成巨大影响。

“目前,日本光伏行业的产量占全球的20%~30%,这在短期内将造成多晶硅价格和电池价格进一步上涨。”英利集团的人士表示,因地震从日本企业流失的订单大部分会转向中国,现在没有比中国制造的光伏电池性价比更高的了。

“因为很多日本企业刚刚宣布停产,所以现在订单还没有立即转向中国,不过相信在半个月后,这种趋势会很明显,显然那些欧美客户等不起。”一位国内大型光伏电池生产商对本报记者说。

他表示,在过去多年里,中国光伏企业一直视日本为老师,如京瓷、夏普等企业从事生产半导体相关的多晶硅等有近50年历史了,而中国仅有六七年历史,但日本被中国这个迅速崛起的竞争者给超越了。

该人士表示,目前在欧洲光伏市场60%~70%都是中国企业的份额,而剩下的被日本企业所占据,日本企业与中国光伏企业的竞争本来就已处于劣势地位,而这次地震将会使得日本企业丧失更多的市场份额。

“日本低估了整个光伏行业的发展趋势。”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李胜茂对记者表示,他认为,日本光伏产业步伐迈得缓慢,没预想到光伏市场如今的火爆行情,目前其产品的年产量只有中国的40%。再加上日本本土的劳务费用远高于中国,因此在国际市场上这几年来与中国企业的竞争落于下风,被抢食了众多市场份额。

此外李胜茂表示,光伏行业一直是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企业,虽然我国从事光伏产业的江西赛维、无锡尚德等企业均为民企,成立之初资金也处于紧张状态,但这些企业后来到美国上市融资,解决了资金瓶颈,从而获得了发展。

“可以说,此前日本也低估了中国光伏行业的实力,比如技术瓶颈方面,无锡尚德董事长施正荣等人也都是留洋回来的,带来了国外的先进技术,使得我国光伏企业在技术上也接近了日本的水平。”李胜茂说。

未来的较量

在日本地震导致光伏企业停产之后,中国资本市场的光伏板块却借题发挥,出现了上涨的火爆行情。

3月16日,江苏阳光(600220.SH)、中环股份(002129.SZ)、特变电工(600089.SH)、天威保变(600550.SH)等均涨势喜人,其中,精功科技(002006.SZ)更以涨停报收,连远在美国纽交所上市的中国保定“英利新能源(YGE)”也以8.97%的涨幅加入到这场行情之中。

“一方面是福岛核电站导致对光伏的热潮开始升温,另一方面则是日本光伏企业的停产让我国企业近期的业绩被更看好。”英利集团一位人士对记者说,不过他认为,资本市场因日本光伏企业停产而热捧中国光伏题材对企业而言是好事,但不是可持续的,在未来,日本始终是中国光伏行业最大的竞争对手。

日本政府一直是日本光伏企业发展的幕后推手。从2009年开始,日本政府开始大力扶持本国光伏产业。来自日本经济产业省的数据显示,2009年度日本在太阳能光伏研究开发方面的投入达到20亿日元,而到了2010年,这个数字变成了60亿日元,力求将光伏发电成本降至火电、核电的成本。

同时,日本一些工厂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同中国竞争,也将工厂迁移到东南亚等国。其中多晶硅生产大厂德山集团就宣布,将于今年在马来西亚建设世界规模级多晶硅项目,该项目分五个投资阶段,第一阶段将于2011年开始,2013年结束,届时将具备6000吨/年的产能。据悉,夏普、京瓷等厂商目前均有在东南亚等国设立新工厂的计划。

 国内一位光伏电池生产商对记者表示,虽然中国光伏行业无论在上游多晶硅还是下游电池领域的技术都已接近日本企业,但在质量、稳定性上仍与日本企业有一定的差距,而在关键的光伏制造设备上,中国几乎都是来自进口,而日本的企业都是自主研发的。

“更关键的地方在于,日本光伏企业产品50%以上都应用于本土,政府扶植力度大,后劲绵长。而中国光伏产品应用于国内的仅有5%,中国光伏企业把未来都寄托于欧洲市场上,这个是很危险的。”上述人士说。

李胜茂也认为,即便地震让日本的光伏产业元气大伤,也因此目前中国企业获得了一些从日本企业手中流出的订单,但只是暂时的现象。此次福岛核电站危机之后,也将改变日本政府对核电的看法,未来对光伏的投入只会更大,本国的光伏企业将迎来更大的机会。

“有了强劲需求的本土市场作为依靠,日本企业必将向底盘不稳的中国企业发起猛烈的反击。”李胜茂说。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