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电视市场外资“凶猛” 把中国当“试验田”(2)
不仅如此,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市场几乎成了外资品牌进行3D新技术的“试验田”。据了解,3D电视根据成像原理不同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以三星、松下、索尼为主的主动快门式,另一种则是以LG为首的偏光式,而自从3D电视问世以来,这两派之间的争斗就从未停息。
两大门派之间的争执放大了3D电视在技术上的缺陷。事实上,一项新技术,从被提出到最后的产业化,往往要经历一个很长甚至漫长的过程,但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技术产业化的进程被人为大大加快。
在企业之间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为了抢占市场获得更大的收益,许多外资品牌不惜把消费者的利益放在一边冒险一试,将一些尚未完全成熟的新产品拿到中国市场来推销。
对此,国家数字音频质检中心主任张素兵认为,虽然3D作为一个高利润而且前景相对不错的电视品种成为各个厂家争夺市场份额的突破点,然而3D电视毕竟刚刚起步,很多环境并不完善。不少人预言,2011年3D电视将如LED一样迅速普及,但张素兵说,大家共同来弥补目前3D电视所存在的缺陷,才能让其走得更快,走得更远。
外资品牌须抛弃自负与傲慢
为什么明知3D电视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还要在中国市场大力推行?原因很简单,这些外资品牌的自身的战略需要和对中国市场的漠视使然。
众所周知,以三星为首的韩国企业速度是其取胜市场的法宝。在中国,押宝3D电视自然成了其保持自身高端形象对决索尼等巨头的利刃。
而对索尼等日企来说,3D电视无疑是一根“救命稻草”。
前不久,索尼公布了截至2010年底的2010财年第三季度的财务报告。索尼该季度净利润723 .3亿日元,同比减少8.6%,旗下关键的彩电部门亏损了大约130亿日元(1.59亿美元)。业内人士预计,第四财季该部门扭亏的可能性也微乎其微,届时,索尼彩电将会连续第七年亏损。
在这样的情况下,寻求高附加值的新技术产业对索尼来说很有必要,显然3D正是这个产业。索尼(中国)有限公司总裁永田晴康曾说,“索尼把3D技术视作翻身的筹码”。
然而,自身战略的需要和对中国市场一贯的漠视,让外资品牌只关心来自中国市场的利润而忽略了消费者的利益,这也导致了这些外资品牌现在不得不面临商业道德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挑战。
三星中国研究院的一项报告曾提出,跨国公司常犯的8种本地化错误,其中一条就是:把中国当做实验基地。而在市场人士看来,这些错误的背后其实有一个思维的定式:就是跨国公司代表先进规则,中国市场代表不发达甚至类似“野蛮的西部”,只是因为这里是全球最大的未来市场所以必须开垦。
正是在这种思维的驱使下,我们看到了外资品牌对3D电视存在的问题讳莫如深、中文网站隐瞒产品缺陷提醒、将并不成熟的产品在中国推销等行为的发生。
在今天的中国,外资品牌如何才能继续赢得尊重?在家电品牌专家罗清启先看来,那就是思维模式的转变,也就是从把中国市场当成一种“榨取利润的外部工具”变成“长期扎根的统一市场”,从经济利用关系走向长期伙伴关系。因而,罗清启认为,外资品牌必须抛弃以前的自负与傲慢。只有真正成为中国市场的一分子,与中国市场共成长,并成为价值创新和对社会负责的排头兵,外资品牌才能再一次赢得中国市场的尊重。
(责任编辑:admin)-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