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观察:三网融合下的"五屏"之比较(2)
五屏促使生活方式改变
虽然五屏赖以搭界融合的三网还处于若即若离的状态,但这并不妨碍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普及背景下,以内容为核心将五屏交汇的事实,虽说这种建立在内容基础上的融合是被动的,可是这种拉动实际上是在另外一个层面的五屏自然融合,其实际意义还要大于政府主管部门从业务层面的推动。
因为,这样的融合来自于消费者的选择,是实实在在客户需求的必然趋势,而不是相关部门行政行为的结果。随着消费者使用五大屏中的习惯分化,不同屏之间的自然属性就凸现出来。而这些属性必然会改变一些传统的生活方式,甚至会改变一些传统业态。
电脑屏作为办公用的互联网工具,具有半私密性的特性。一方面,作为办公用的电脑有部分内容是对同事开放的,同时在电脑中还会有一些共享内容;另一方面,大部分内容还是处于密闭的,属于自己的私密空间。电脑屏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几个方面:第一、改变了人们的办公方式,无纸化办公就是因电脑普及而开启;第二改变了人们的社交方式,以往的信件被邮件所替代,同时诞生了像“人人网”这样的交友平台;第三对娱乐方式的改变。自从电脑普及,娱乐不仅从线下转移到线上,有了像“魔幻世界”这样的大型网络游戏,同时像“偷菜”这一类的小游戏几乎普及到每一个网民。电脑改变的还不仅仅使这些具体生活细节,甚至还包括人们的思维方式,譬如以需求服务为导向的商业模式。
电视屏是一个家庭公共平台,其属性在于公开性与共享性。电视屏最大的作用在于聚合家中人气,是一家人在一起交流的平台。它与电脑等其他几个屏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它在特定范围内的公开性和聚合性。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率逐步提高,除了广电运营商在电视屏中引进电脑屏的服务内容外,互联网企业也在通过服务与内容吸引电视观众转向。最典型的就是像乐视网、爱奇艺、小米等互联网企业,建立自己的网络视屏网站,以内容来营造新的客户群体与新的商业模式。
手机与电脑基本上相同,都是一个相对私密空间和网络平台,同时也是一个移动的交流、信息、娱乐平台。它们和电脑一样对人们的生活方式有着重大的改变,一是带动了流媒体的起步与快速发展,颠覆传统阅读和获取信息的习惯;二是给人们提供了一个私密的交流或者信息传递的通道;三是给人们带来了随时随地进行网络交流的便捷;四是它也是新型娱乐方式的一个方便载体。特别是80后,对手机和电脑的依赖,已经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成为生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电影屏幕就是一个公共社交平台,是有N多互不相识的人在同时看一块屏幕。其公共性是其他几块屏无法比拟的,还有更重要的是电影屏的专业性保证了期节目的首发性,为内容的影响力提供了准确的评判依据。也正是因为其对内容的影响力,才将其纳入,使“三屏”概念转化为“五屏”概念。
4G时代融合、分工更明确
早在2008年提出三网合一时,就是因为移动网络的短板,在技术上难以形成有效的融合。随着3G网络等的逐步发展,技术条件逐渐成熟。也带来了从三屏到五屏概念的升级,五屏之间可以通过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很好的弥合。
值得特别关注的是,2013年12月工信部给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大电信运营商发放了4G牌照,标志着移动通信的高速公路时代的到来。三网融合的技术短板问题得以解决,对于五屏之融会贯通起到了加速器的作用。另外,2014年802.11ac(Gigabit Wi-Fi)无线标准的快速普及,必然会对电脑屏、手机屏、电脑屏的进一步普及打开了空间。
以一个普通白领的生活为例,早上起来通过电视屏收看“朝闻天下”,了解一天最新新闻动态;上班路上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上网,既可以看新闻、玩游戏、阅读,来打发地铁或公交上的无聊;上班八小时,坐在电脑前完成办公,顺便通过网络进行社交和信息交流;晚上回家就着晚餐,一家人在电视机前聚会,享受家庭的天伦之乐;晚饭后,中老人继续留在电视旁,而其他家庭成员则各取所需,有的在电脑屏上观看心仪的节目,有的在电脑上玩游戏,有的在手机上进行微博、微信聊天。总之,现代人的生活除了睡觉,基本上都离不开这五屏。而串起这五屏为核心的白领生活,就是这三网之间的协同贯通,特别是 Wi-Fi的广泛普及。
其实,每一次的产业升级或者融合变迁,都是在需求基础上科技创新有所突破带动下得以实现的。从技术层面来说,创新才是变革升级的根本。以手机为例,1G时代数字手机只能进行语音通话;2G数字手机便可以接受电子邮件或网页;3G时代除了在数据速度上的提升外,还升级到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
4G时代的到来必然促使新的技术产品出现。2013年智能家庭和智能生活成为人们关注热点,其中可穿戴电子产品成为聚焦点。而在2014年1月美国CES展上可以看出,视屏最大的潜在趋势,在于技术与生活的深入融合开始了。包括,可穿戴设备需要屏的显示,甚至今后的汽就是一个电脑的集合体,电脑能没有屏幕吗?五屏仅是目前的一个概念,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的五屏可以延伸发展到六屏,甚至更多个屏。
当然,三网融合从技术上是一个发展的趋势,现在的技术基础已经于当年提出融合时有了天壤之别。从技术角度看融合的难度越来越小,但这并不代表三网即可就能实现融合。 这里牵扯管理体系、利益分配、市场分割等诸多问题,关键要看政策走向。但不论如何,也挡不住以展示内容为需求主体的各种屏的变革。可能有的屏会被替代而消失,或有新的屏幕出现而走红。
变!才是当今科技发展得主基调。
(责任编辑:韩杰)-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