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终端 > 机顶盒 >

“盒子”大战背后:互联网厂商第三终端的争夺

来源:搜狐IT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韩杰 发表时间:2013-11-11 10:41 
核心提示:如果说PC主阵地是办公、手机是碎片时间,那么电视则是用户互动娱乐的主要终端了。随着电视互联网化,电视已不再是被动接受信息的媒介,而是具备丰富的互动、娱乐、消费的终端平台。

随着小米盒子、乐视盒子、PPBOX、阿里盒子、TP-LINK盒子、彩虹BOX、天猫盒子、百度电视棒、京东盒子等盒子类产品相继发布,也拉开了互联网厂商“客厅大战”的序幕。客厅大战的背后又将是什么,难道真的像贾跃亭(乐视网CEO)所述是为了颠覆传统电视?

客厅大战的背后,第三终端的争夺

其实早在客厅大战爆发前,互联网已经颠覆了电视产业。之前有媒体曾报道过“电视行业似乎正在走向穷途末路,最新数据显示,北京地区电视开机率从3年前的70%下降至30%”。报道中指出,用户拥有个人PC、移动端等多种视听平台,选择更加自由,电视业正经历“黄昏”。此报道随即引来各界对电视前景的质疑与“唱衰”。

那么,互联网厂商为何又要逆其道而行,选择此刻推“电视盒子”,布局电视产业。

先来看看这场客厅大战都有哪些选手,他们有代表互联网视频网站的乐视网、有代表电商的阿里、有代表传统电视厂商的TCL、有代表传统互联网设备制造商的普联、有代表游戏厂商的完美世界。有代表软件厂商的微软、有代表智能生活的苹果、有代表在线娱乐的腾讯,更有什么都代表不了的小米以及依托此次浪潮创业的创业者等。

抛开传统硬件制造商除外,这场客厅大战更多的参与选手是互联网厂商。对于互联网厂商而言用户流即现金流,有了用户不愁挣不到钱,而且盒子的硬件层面并不是没有盈利空间,那么再也没有比从终端获取用户更直接、性价比更高的方法了。毕竟,电视是大件不能说丢就丢,加个互联网电视机顶盒,过渡几年也不错。比起换台互联网电视机,成本更低,更新换代更快。

还有一点,这些互联网厂商们曾错过了手机终端的爆发,眼睁睁看到小米的崛起,也确立了小米以终端(硬件)带动互联网(软件)的玩法是可行的商业模式,故更不会放过这次智能客厅的浪潮了。如果说PC主阵地是办公、手机是碎片时间,那么电视则是用户互动娱乐的主要终端了。随着电视互联网化,电视已不再是被动接受信息的媒介,而是具备丰富的互动、娱乐、消费的终端平台。

另有数据统计显示“2012年中国互联网电视用户规模达2610万户,机顶盒终端用户600万户。预计到2015年,互联网电视用户将达7800万户,机顶盒用户将达4610万户,总用户复合增长率56.95%,增长迅猛,如此庞大诱人的市场,也就不难理解为何连传统硬件制造商、传统电视厂商也来凑热闹参与这场客厅大战的原因了。

用户体验制胜,硬件只是配角

今年8月,迅雷起诉小米,称其盒子内容侵权。

9月,湖南卫视起诉小米,称其盒子盗播《天天向上》。

10月,优酷土豆起诉小米,称其盒子内容侵权。

虽然索赔金额都不高,但是随着这一连串的版权官司浮出,也暴露出小米的致命劣势,没有内容的版权。其实在互联网业界没有内容版权并算不上什么,没有内容依然制胜的视频网站(软件)太多了。但是在“盒子”的竞争中没有内容版权就真的很可怕了,试想用户花钱购买的是一个可以观看内容的设备,而不是一个硬件层面很牛,却没有内容的设备。

同时,用户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并不会关注盒子的技术层面,对于用户而言就是要简单、高清、流畅且具备海量内容的“盒子”。这些要求对于“盒子”制造商而言都是巨大的挑战,一方面对于看电视大军中占据绝对主力的中老年人来说,盒子的接入安装需要自己动手,就已存在不小难度,更不用说再去安装个第三方应用软件了。另一方面高清、流畅的视频流技术,这并不是所有硬件厂商所具备的,即使在线视频网站的视频处理技术也有优劣之分。最后一方面现在内容的获取成本过高、过于依赖传统电视台,甚至即使你花费了高昂的版权费用后,还有一些苛刻的播放条件,诸如跟随电视台播放的节奏,电视台播出后才能播放等。所以“盒子”大战要想突围,必须要克服上述挑战。

政策风向随时在变,不要越过红线

或许很多人不知道盛大盒子才是“盒子”类产品的鼻祖。05年盛大就推出了“盒子”类产品,但是发布不到半年就被广电总局叫停。在此之后,再也没有厂商发布“盒子”类产品了。直到去年小米盒子的出现,才改变了“盒子”的竞争格局。因为小米当时走了一条围魏救赵的路,通过与CNTV合作规避了政策风险。

因为广电总局规定,电视盒子只能连接广电总局批准设立的集成平台,不能与其他互联网企业数据库连接,而内容服务商只能接入集成平台,不能与公开网络连接。

而小米的方法也得到了乐视、阿里的借鉴,他们纷纷通过与集成平台商合作,规避政策风险。不过政策是随时在变的,并没有人知道下一刻这样围魏救赵的方法以后是否有效。

(责任编辑:韩杰)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今日头条

    更多>>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