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工信 > 移动互联网 >

移动互联时代应用商店割据展望

来源:腾讯科技 作者:腾讯科技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1-05-09 15:15 
核心提示:5月9日消息,走过2009,跨越2010,回首移动互联的这两年,大事小事难以计数,或轰烈、或惨淡、或激昂、或甜蜜,诸般事宜却是回味悠长、历久弥新。且不定论两年间移动互联是否已掀起人类社会生活的变革,至少业界着实已是硝烟弥漫、群雄图霸。

5月9日消息,走过2009,跨越2010,回首移动互联的这两年,大事小事难以计数,或轰烈、或惨淡、或激昂、或甜蜜,诸般事宜却是回味悠长、历久弥新。且不定论两年间移动互联是否已掀起人类社会生活的变革,至少业界着实已是硝烟弥漫、群雄图霸。你施张良计,我碾过云梯,两年间多少豪杰乘风而起、又随风而去,老大哥的宝座上依然是旧时苹果APP Store益发强壮的身影,这不禁让人感慨:应用商店,APP Store之后还能有谁?

我们不妨再次追溯一下历史的车轮。

都说苹果和乔布斯总能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2008年,这个惊喜来得尤其猛烈而惊人。一部iphone,一个App Store,带来的是一场爆炸式革命。2008年7月11日,苹果正式推出App Store。仅三天后APP Store中可供下载的应用即达800个,下载量达1千万次。其后,APP Store一路凯歌,高潮迭起,绚丽的出场后演绎着持续的辉煌。一是应用次数上:2008年9月22日突破1亿次,2009年4月24日突破10亿次,2009年7月14日突破15亿次,2009年9月29日突破20亿次,2010年1月5日突破30亿次,2010年10月突破70亿次,2011年1月达到史无前列的100亿次。二是可供下载的应用数:2009年11月达到10万,2010年4月达到20万,2010年8月28日达到25万,2010年10月达到30万,2011年初进一步突破40万大关。再者,截至2010年底,开发者累计已从APP Store获得超过65亿美金分成收入,而苹果亦依靠App Store获得营收约28亿美金。

App Store的崛起源自众所周知的原因。比如它专卖店的商业模式。苹果保证用户获得应用渠道的唯一性——AppStore+iTune。封闭模式确保终端适配的唯一性,并辅以专卖店相应的配套设施——便捷的上网和支付。再者如苹果强势品牌效应也为其崛起添色不少。源于这些众所周知却难以复制的因素,三年来,即便市场硝烟迭起,App Store的霸主地位自是岿然不动。

系列战绩数据印证的已不仅仅是苹果的成功,其背后蕴量的更是一场风暴般的革命。App Store成功后,多家终端厂商、IT企业、电信运营商纷纷跟进,一时IT和电信界可谓星光熠熠。08年10月,Google推出Android Market,09年更是成为应用商店之年,4月开始,BlackBerry、Nokia、Palm、LG、中国移动(微博)、三星、Vodafone、中国电信(微博)、Motorola等企业的应用商店以每月1~2家的速度依次上线,业界已有眼花缭乱、目接不暇之感。回顾诸多入局者,有的懵懂入局、茫然四顾,有的形势使然、奋力搏击,有的醉翁之意、韬光养晦。

这里面最大的两家Android Market和Ovi商店分别由互联网巨头Google和手机巨头诺基亚于08年10月和09年5月推出。两家的共同点都是基于自己的手机操作系统Android和Symbian推出。自推出以来,Android Market无论在应用数量还是应用下载次数方面皆是增长迅猛,截至2011年第一季度,Android Market应用数量已经达到25万款,应用下载次数也早已超过25亿次,而其应用的增长速度也已经高于App Store。

更关键的是不管是出于业界对市场制约平衡的期望还是对Android Market前景的确实看好,业界一直将Android Market看作APP Store之后唯一有望赶超APP Store的商店。

然而理性的讲,Android Market能否成为继APP Store之后又一个成功的商店典范其实当下还难下定论。因为在成功商业模式最核心的盈利模式上Android Market依然模糊不清,而APP Store的成功则是真真正正为Apple赚到了真金白银,培养了用户来店里消费的习惯和认可度;并且,Android Market上由于没有严格的审核机制,应用良莠不齐、滥竽充数的状况也一直为业界所诟病和疑惑。最近又爆出android应用吸费的丑闻,这些都给这个崇尚开放又无奈监管的平台蒙上一些不良的阴影,但不可否认的是,Android的起势已成定局,但它需要走的路其实也还很长。

对于由全球终端设备第一品牌诺基亚推出的OVI商店,推出之初无论应用数量还是下载次数皆是差强人意,2010年随着N8等新一代终端设备的推出,OVI数量超越了4万种,并以每周1千个的数量持续增长,而应用下载次数也达到日均500万次得水平,一年内实现8倍增长。应该说,OVI的表现尤其是近一年的表现还是比较令人侧目的。(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新闻关注排行榜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