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v6孕育新一代信息技术商用化契机
全球地址资源“改朝换代”已迫在眉睫。在近日举行的第31次亚太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开放政策会议(APNIC 31)上,新一届执行委员会委员赵巍表示,IPv4向IPv6转变已再无退路。相比之下,我国IPv4地址资源短缺压力尤为突出,且加快部署IPv6已是趋势,在从IPv4向IPv6的跨越中,中国应先发制人,抢占下一代互联网发展话语权。
中国IPv4地址资源的存量不容乐观。据CNNIC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12月,我国IPv4地址数量达到2.78亿,远远落后于4.57亿网民的需求。另据介绍,美国的IPv4地址为中国的40倍,但中国的互联网用户却是美国的数倍。IPv6几乎可以不受限制地提供地址,可以解决互联网IP地址资源分配不足的问题。因此,我国IPv4向IPv6转换更加紧迫。
日前,全球互联网IP地址(基于IPv4协议)总库宣告枯竭,这意味着,互联网走到了一个历史性的节点。谷歌副总裁文特·瑟夫表示,目前全球各地区所拥有的IPv4资源或将于2012年枯竭,当务之急是尽快完成从IPv4到IPv6的转换。“部署IPv6不再是选择,现在已成为一种要求,”业内人士这样说道。喊了多年的“狼来了”,IPv6时代已经到来。
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三网融合等产业发展,使我国对IP地址的需求量激增。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建设高性能宽带信息网,加快实现‘三网融合’,促进物联网示范应用。”这些新兴产业的发展都需要海量的IP地址作为支撑。据工信部电信研究院专家何宝宏测算,未来5年,我国IP地址需求量为345亿个。IPv6呼之欲出。
抢占下一代互联网技术标准的制高点,我国不妨把IPv4资源耗尽看作IPv6发展的机遇。IPv6是下一代互联网发展的基础,很多国家都在高度关注IPv4到IPv6的过渡。尽管目前IPv6的运行存在风险,但并不能因此止步不前。现在我国面临难得的弯道超车的良机,正是大力抢先发展IPv6的时候。
向IPv6过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产业链的协同配合。目前,国内不少企业包括中国电信、华为、爱国者等已开始着手进行IPv6部署。中国电信在湖南打造了国内第一个IPv6商用网络,是全球第一个提供IPv6商用服务的电信运营商。另据悉,爱国者称将把IPv6整合进旗下手机、相机、数码相框、平板电脑等产品,实现各类数码设备的无线互联互通。
政府在引导向IPv6过渡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工信部副部长杨学山日前表示,中欧将积极推进在未来互联网和下一代互联网协议IPv6方面的合作,并将联合发布宣言落实IPv6合作。此前,工信部通信发展司透露正抓紧研究推进我国IPv6商用化的整体策略,IPv6将纳入下一代网络发展重点课题。
IPv6发展与否已经不是一个问题,关键在于如何顺利推进。CNNIC分析认为,从IPv4尽快转换到IPv6,还需要从政策法规、技术标准、组织机构等多方面入手。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副教授陈泓婕也认为,目前最稳妥的办法是从国家层面,在组织机构、技术标准、资金和政策等多个方面入手,整体布局。只有这样,我国才不至于在下一代互联网发展中掉队。
(责任编辑:admin)-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