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工信 > 软件 >

追捧人工智能:高校专业之变(2)

来源:法治周末报 作者:孟伟 责任编辑:方向 发表时间:2018-07-06 17:40 
核心提示:北京高校不愿具名的一位科研教师坦言,紧跟这类国家重点扶持的热门领域,对于课题申报的好处不言而喻,一旦课题获批,资金支持力度不小,而且这样的新兴领域也容易出成果。 高校人工智能时代来临 近日,2018年本科

北京高校不愿具名的一位科研教师坦言,紧跟这类国家重点扶持的热门领域,对于课题申报的好处不言而喻,一旦课题获批,资金支持力度不小,而且这样的新兴领域也容易出成果。

高校人工智能时代来临

近日,2018年本科志愿的填报已经陆续结束。

法治周末记者了解到,在志愿填报中,人工智能、大数据、机器人工程等学科也大受青睐。

“人工智能是目前比较火的行业,产业发展需要大量的人才,报考这个专业,对以后就业应该有很大帮助。”在6月27日举行的2018年江苏高考志愿填报咨询会上,一名江苏省海安中学的考生辗转在各大高校的咨询台前,咨询了解人工智能专业的招生情况。

相较于前些年只在硕士和博士阶段开设人工智能方向不同,近两年已经有十余所高校开设了专门的人工智能学院,并面向社会招收本科学生。

“学习人工智能专业属于阴差阳错,无意间踏入了人工智能的领域,成为了国科大人工智能学院的第一批研究生。”中国科学院大学研一学生刘鹏(化名)庆幸道。

本科就读于自动化专业控制方向的刘鹏,在保研之前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接触人工智能这样的新兴行业,“2016年保研的时候,那时候人工智能还没有现在这么火,只是想摆脱相对枯燥的传统行业,选择机器人这类新兴的专业。但没想到成为了中国科学院大学人工智能学院的第一批学生”。

刘鹏告诉法治周末记者,今年国科大人工智能方向招收了16名研究生,国科大研究生的培养会根据学生未来研究领域制定课程,在他看来人工智能专业与之前传统的计算机专业有很大的区别,更多的是偏向实际应用学习。

今年4月以来,已有海南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吉林大学6所高校开设人工智能研究院或学院。

胡清华向法治周末记者介绍,人工智能专业的设置和普通计算机专业有较大的差别:“除了基础的计算机算法之外,还要学习人工智能原理、自然语言处理、模式识别、计算机视觉等偏向应用的课程。”

据了解,天津大学的人工智能本科课程的设置主要采用“人工智能+”的模式,将人工智能的新思维与传统学科交叉,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的融合。

高校专业之变

“以前大家老批评中国的大学毕业生不符合企业市场的招聘需求,在学校学的理论性太强,在实际工作中实用性不够,很多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在大四或者求职前,还需要参加一些培训班才能上岗。”一位互联网资深软件工程师对法治周末记者说,人工智能是未来可见的时间段内比较热门的企业需求,直接开设人工智能专业有利于与市场对接。而且人工智能横跨中高端的专业,迎合市场和未来技术发展方向。(责任编辑:方向)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新闻关注排行榜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