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笑到最后:智能音箱务实派与技术流的博弈
日前,备受业内关注和期待的苹果终于加入到了智能音箱大战中,即在近日举行的苹果WWDC上发布了智能音箱Home Echo,至此,在智能音箱市场,谷歌、微软、亚马逊和苹果悉数到场。那么这四大巨头在智能音箱市场谁能最终胜出?各家有何战略或者说策略的不同?
首先我们看看上述四家发布智能音箱的初衷。据亚马逊CEO贝索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其当初发布Echo的目的是希望用户能够鼓励用户利用Echo多购物,也就是说亚马逊是将Echo作为一个可以提升自身核心业务(电商)的工具,但从近期诸多对于智能音箱(主要是Echo)的应用看,利用Echo购物的用户仅占到了8%,在前12大应用中仅排在倒数第二。
至于苹果,从其刚刚发布的Home Echo更加注重音箱本身的品质(主要是音质)看,音乐或或者说听音乐是目前Home Echo的主打。
而谷歌和微软在智能音箱发布前,似乎并未对外界透露出什么核心的目的,加之从产品本身看,也没有刻意突出或者强调针对某项功能的创新和设计,所以外界普遍认为,谷歌和微软更多是利用音箱这个载体来展现、训练和提升各自背后的语音技术,例如谷歌的Google Assistant和微软的Cortana。这点从近期Stone Temple也得到了证明。
该统计中,Stone Temple尝试向设备提问了 5000 个问题,其中,谷歌的Google Assistant回应的比例为68.1%,准确率为90.6%%;微软的Cortana分别为56.5%和81.9%;亚马逊的Alexa分别为20.7%和87%;苹果的Siri分别为21.7%和62.2%。
由此可以看出,谷歌和微软更在意的是智能音箱的通用性或者是技术性(和谷歌与微软长期从事搜索业务积累的数据有关,也是为何此前业内有分析认为,在最终的智能语音大战中,谷歌肯定会战胜亚马逊的主要原因),而苹果和亚马逊更聚焦或者更加务实。
同时也说明在整体的智能语音技术(语音识别和语义等)方面,谷歌和微软的水平要高于苹果和亚马逊,同属技术流阵营,而亚马逊和苹果更像是务实派(从前述发布产品前的目的和产品本身得到了体现)。
按理说,技术流理应在智能音箱市场的现在和未来占据优势才对,但事实并非我们理所当然想得那般简单。
据市场调研机构 ComScore最近的调查显示,美国60%的智能音箱用户就是做一些简单的询问,57%的用户会通过它来询问天气情况,54%的用户会让它播放歌曲,41%的用户会让它设置闹钟,39%的用户会让它创建提醒事项或者是待办事项等主流应用看,技术流在智能音箱这个品类中很难发挥出自身的技术优势或者说将这种优势转换为用户购买的卖点,这就是所谓的“大炮打蚊子”。
所以我们认为,至少从智能音箱这个品类看,聚焦或者务实的亚马逊和苹果的胜算更大,直接的竞争也应该是在苹果与亚马逊之间展开。(责任编辑:方向)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