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工信 > 软件 >

深度解析AI创业的三种模式(2)

来源:李智勇 作者:李智勇 责任编辑:方向 发表时间:2016-11-03 11:07 
核心提示:这就导致产品系创业很像爬珠穆朗玛峰的北坡,成了必是一番大事业,但成功非常艰难。高风险来自于这样两个方面: 1、预热期的时长高度不可预测。抛开AI不论,到现在为止这个模式下里国内比较成功的一家企业是大疆。

这就导致产品系创业很像爬珠穆朗玛峰的北坡,成了必是一番大事业,但成功非常艰难。高风险来自于这样两个方面:

1、预热期的时长高度不可预测。抛开AI不论,到现在为止这个模式下里国内比较成功的一家企业是大疆。大疆的销售开始起飞大约是2013年(暂时没有官方数据,只有Dronelife的猜测数据)。

那大疆那一年成立的呢?2006年,也就是说大疆等待产品起飞等待了差不多7年。

2、成本因想卡住关键技术点而大幅增加。前面提到过,新一批创业者们通常并不想自己成为单纯的组装和销售公司。所以会在早期就把握住几个关键的技术点。这对产品起量后企业发展有利,没有这些点上的控制权即使成了也可能变成现在的某类PC和手机企业。这未必不对,毕竟亚马逊为了做Echo也收购了三家公司完整搭建自己的技术体系,但无疑的这对创业公司而言会显著增加成本和风险,会导致企业长期处在收入没着落但支出比较高的状态。

从硬到软

不管从硬到软还是从软到硬,说的都是公司本身不做产品,而是为做产品的公司提供服务。从硬到软说的是公司认为公司优势必须从前端(比如麦克风阵列)开始,延伸到后端(云端)。从软到硬则是说公司认为云是智能的核心,前端优先级较低。当然我们可以讲最好两端都强,但创业公司由于资源、创始人背景限制通常只能先强调某一部分。这两种模式又可以分别落在语音交互与计算机视觉上,但由于很难杂在一起说的清楚,所以下面会拿语音交互这个方向做例子先把这两种模式说清楚,最后再总的分析下这两种模式。

国内语音交互人工智能创业公司里走从硬到软赛道的公司还比较稀少,最典型的应该是声智科技(这公司是我Portfolio公司,所以比较了解),声智科技是从最底层的声学阵列开始,先做噪声抑制、混响消除、回声抵消等,反过来再考虑上面的ASR等,与云知声等的道路正相反。

这种模式的好处是可以站到产业链的最前端,容易落地,是数据的必经之路。而数据本身是未来ASR甚至NLU的核心驱动力,所以后劲比较足。

坏处是短期需要用硬件获取客户,并且需要组织硬件的生产,需要较多的启动资金。

可以讲产品系创业公司的成功事实上有两个外部要求:一是趋势要来,其次是产品要经得起市场检验。从硬到软的公司也有两个外部要求,一是趋势要来,二是要技术过硬,有价格优势。2B的公司所面临的客户通常非常理性,很多花哨额营销反倒是作用不大。

从软到硬

语音交互上从软到硬比较典型的创业企业则是云知声,这种模式选择和公司定位甚至从名字上就可以看得出来。

从软到硬的好处是更容易覆盖已有的成熟计算平台,比如所有的App都需要一个自己的Siri,那云知声这样的企业只要做好技术壁垒,等着携程、今日头条上门就行了。这个方向上主要的挑战在于要和大公司(比如百度和讯飞)直接竞争。我们这篇文章主要关注的是新硬件产品上落地,所以这点不再展开。(责任编辑:方向)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新闻关注排行榜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